9月13日美聯儲推出QE3後,美元指數非但沒有進一步下挫,反而在78.60處獲得支撐並成功反彈。11月2日及11月9日,美元指數相繼突破80、81整數關口,目前已經站上200日均線,且升勢不止。當下,美國總統大選塵埃落定給美國政治經濟增加了更多確定性;民主、共和兩黨在大選後的友好態度也減輕了市場對美國“財政懸崖”的擔憂。筆者認為,無論技術面還是基本面,美元指數均有充分的上行理由,本月或挑戰82關口。
QE3影響已被消化
2008年11月及2010年11月,美聯儲分別推出了規模為1.725萬億美元的QE1以及規模為6000億美元的QE2。受到流動性增加影響,QE1/QE2期間美指均出現了以跌破200日均線為信號的深度回調,兩輪跌幅分別達到17.2%和18.1%。但今年9月13日QE3推出以來,美元指數並未出現類似行情,反而觸底回升。原因何在?
首先,QE3之後美指並無下跌空間。QE1推出前資本市場的避險情緒推升美指至88.44,QE1之後美國經濟出現一定改善,如無歐債影響QE2並不在美聯儲計劃之內,因而QE1後期美元指數也曾攀升至88.71。與QE1/QE2時期不同的是2011年6月以來市場已多次透支QE3行情,因此美元指數始終處於相對弱勢狀態。今年7月24日,美元指數達到了QE2以後的最高水準,但也只有84.07。也就是説,與QE1和QE2時期相比,QE3之後美元指數並沒有太大的下跌空間。QE3公佈後,美指曾出現短期快速下行,但在前期低點78.60獲得支撐。
其次,美聯儲或有“項莊舞劍志在沛公”之意。QE3推出已有兩個月之久,但美聯儲資産負債表規模僅為2.78萬億美元,與2011年6月QE2結束時的規模一致,而MBS的規模也並未因美聯儲執行每月400億美元的購買計劃而攀升。可見為市場注入更多流動性並不是本輪量化寬鬆政策的目的所在。試想,在過度透支QE3行情之後,全球資本市場要麼在歡呼中回歸常態,要麼在失望中爆發系統性風險。因此,筆者認為此輪量寬政策是美聯儲在經濟、政治和金融之間謀求平衡的一種靈活方式,其影響早已被市場消化,故而美元指數無短期下行動力。
財政懸崖並非美指上行阻力
11月6日,奧巴馬擊敗羅姆尼獲得連任,這有利於美國政策的連續性,但同時也讓市場對“財政懸崖”産生擔憂。財政懸崖是指開支削減和稅收增加法案將於明年1月1日自動生效,屆時財政赤字將如跌落懸崖般驟降6000億美元,美國經濟增速或將因此再度放緩。為此,三大評級機構已相繼對美國發出警告,如果美國政府針對2013年的預算協商沒有令美國債務佔GDP的比例下降,則將下調其AAA信用評級。
樂觀地講,總統大選之後民主、共和兩黨表現出空前的友好,唯一的分歧在於是否給富人增稅。若兩黨最終達成協定並能適度減少赤字則不僅能避免評級遭下調,更將提振全球對美國經濟的信心,從而增加美元指數的上行動力。反之,若民主、共和兩黨沒有能夠避免財政懸崖,且在美國經濟重現衰退的預期下該國信用評級遭到下調,則市場必然陷入恐慌,在歐洲和日本經濟乏善可陳的背景下,作為避險港灣的美元資産仍將是系統性風險下的寵兒。當然,美國國會不會犧牲國家的經濟利益,因此財政懸崖發生的概率並不高。
美指年內或重見84
今年9月美國失業率出乎意料地跌至7.8%,創下了2009年1月以來的最低水準,儘管10月該數據小幅反彈但仍在8%以下,且非農就業人數超預期。這表明美國很可能即將甚至已經走出2008年金融危機的陰霾。結合歷史數據來看,2009年10月至今,美國失業率幾乎呈現線性回落態勢,就此估算,該指標很有可能在2014年初降至7%左右,比美聯儲的預估結果提早一年。
另外,10月美國NAHB房價指數升至41,創下81個月以來最高水準。而在能源、服裝、交通運輸等價格的帶動下,9月美國通脹水準及核心通脹率也都回升至2.0%。這些顯然不是QE3的功勞而是美國自身經濟復蘇動能積累的結果。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美聯儲不會釋放更多流動性,寬鬆貨幣政策的退出時點已經逼近,美元指數也將迎來全線反彈。
11月7日,美元指數已經站上200日均線,是多頭市場來臨的信號。目前,美元指數周線仍受到布林帶中軌壓制,但突破上行概率較高,預計本月有望向上試探82,年內重見84的可能性也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