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選揭曉後,奧巴馬連任成功的喜氣立刻被焦灼的緊迫感替代。幾乎就在報道大選結果的同時,輿論便將注意力轉向大規模自動削減開支和提高稅收的“財政懸崖”問題。對於奧巴馬以及民主黨、共和黨來説,留給他們解決這個問題的時間已經不多,而這不僅關乎明年新一任期政府是否能夠正常運作,更關係到美國未來將在世界上扮演什麼角色。
財政懸崖是兩黨理念之爭
“財政懸崖”是由美聯儲主席伯南克提出的概念,與其説這是一個經濟問題,不如説是人為的政治因素導致,它源於兩黨的理念和利益背離。
2010年,共和黨在中期選舉中大獲全勝,佔據了眾議院多數席位,讓奧巴馬在施政時面臨“跛腳鴨”的尷尬境地。新官上任的眾議院議長博納在就任後立即通過財政開支問題向奧巴馬政府發難,想通過削減開支的計劃實現自由資本主義理念。
2011年8月,民主黨和共和黨就提高債務上限問題爭鬥不休,共和黨主張維護國防經費等開支,希望削減政府部門資金和社會安全福利領域的投入,而民主黨則不肯放棄自己的陣地,要求削減國防開支、給能源企業的補貼等。
由於美國兩黨就提高舉債上限的問題爭執不休,標準普爾公司曾歷史性地將美國的主權債務評級下調,引發一系列負面反應。最終作為妥協,兩黨達成了2011年預算控制法案。法案規定暫時提高舉債上限,但要求國會在2011年11月之前拿出10年內減少財政赤字1.2萬億美元的具體方案,否則將在2013年年初啟動自動減赤機制,從民主黨和共和黨各自關心的領域“均衡地”削減開支。然而,期限很快過去,兩黨的爭論卻並未停止。
與此同時,在布希政府減稅法案到期後,在如何延續減稅政策問題上,兩黨的紛爭更為激烈。奧巴馬政府同意延續給中低收入人群的減稅政策,但堅持要拿富人開刀,提出增加年收入25萬美元以上階層的稅收。共和黨不能坐視民主黨動自己的“奶酪”,強烈反對,導致兩黨稅改談判陷入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