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對歐美投資加速 銀企合作勢頭趨強

2012-08-20 14:26     來源:金融時報     編輯:范樂

  隨著中國日益成為全球經濟中的“明星”,中國對外投資的步伐也在逐漸加快。商務部最新數據顯示,1至7月,我國境內投資者共對全球117個國家和地區的2407家境外企業進行了直接投資,累計實現非金融類直接投資422.2億美元,同比增長52.8%。另外,今年1至6月,按累計交易金額排序,美國是吸引中國企業海外並購金額最大的國家,共宣佈16起並購業務,累計金額57億美元;歐洲緊隨其後,共宣佈36起並購業務,累計金額近53億美元。中國對歐美的投資總額在整體對外投資總額中的佔比已經超過50%。中國為何會加大對歐美等發達國家的投資?在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過程中,金融機構將有何作為?在歐債危機不斷惡化的大背景下,中國企業“走出去”是否有更好的規避風險方式?針對上述問題,畢馬威全球中國業務發展中心主席馮育勤以及該中心研究部總監彭亞利日前在北京與本報記者進行了一番對話。

  背後有三重原因

  就在三周前的同一天,中國兩大能源企業分別宣佈了對外並購的重大舉措:7月23日,中海油宣佈,已與加拿大油氣公司尼克森達成協定,中海油將以151億美元現金收購尼克森全部股份。中石化則宣佈,通過其全資子公司國際石油勘探開發公司,與加拿大塔裏斯曼能源公司正式簽署認購協議,以15億美元收購後者英國子公司49%股份。當然,這只是今年以來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部分“章節”。今年3月,中石化通過收購DEVON ENERGY的油頁巖和天然氣資産,首次開拓在美國的油氣業務;隨後,華為技術公司宣佈收購義大利Fastweb,用以鞏固其在義大利的主要電信運營商和設備供應商的地位;三一重工也最終完成對德國工程機械巨頭Putzemeister的收購;上海光明食品公司收購英國Weetabix,意圖借助後者的優良技術和品牌優勢拓展歐洲市場……

  眾所週知,過去中國的對外投資往往集中在發展中國家,緣何近年來中國對歐美國家的投資步伐會不斷加快?針對這一問題,馮育勤指出了三重原因,其一,人民幣的升值助力中國企業對外投資。從2010年9月起,美元對人民幣就持續走低。受歐債危機影響,從2011年起,歐元對人民幣也持續貶值。“人民幣的升值有助於中國投資者在海外收購和建廠過程中降低成本,中國企業的海外競爭力也隨之增強。”馮育勤如是説。其二,政策鼓勵加快了對歐美地區投資。“今年4月,商務部發佈了《對外投資合作‘十二五’發展規劃綱要》,並確定了主要任務和工作重點。”馮育勤表示,加快對歐美發達國家投資合作,提升技術研發水準、創建知名品牌、拓展行銷網路是其中的工作重點之一。能源和電力、高科技都是歐美國家發展較為成熟和先進的産業,也是吸引中國投資者投資、深化互利合作和交流的領域。其三,歐美金融危機為中國對外投資創造了機會。隨著歐美金融危機愈演愈烈,中國正逐漸調整投資策略,實體資産的投資比直接購買歐美公債更具有抗壓能力。與此同時,很多外國公司擁有先進的技術,但受到經濟不景氣的影響,目前經營困難和處在破産的邊緣,而這對想要拓展海外市場,加強技術合作的中國企業是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金融機構企業合作共贏

  在中國製造業、能源業等行業加快“走出去”步伐的同時,中國金融業也並未落後。7月20日,中信證券、中信證券國際有限公司及東方匯理企業與投資銀行共同宣佈,已完成有關向中信證券國際出售里昂證券19.9%股權交易,並向東方匯理法方授予不可撤銷的售股選擇權讓中信證券國際收購里昂證券剩餘的80.1%的股權。不少分析人士將這視為中國券商海外投資中的標誌性步驟,而中國銀行業在這方面更是取得了不俗成績。在歐美等外國監管機構對中資銀行風險管理能力、綜合能力的認可度正在不斷提升的大背景下,今年5月,美聯儲不僅通過了中國工商銀行收購東亞銀行在美業務,還批准了農業銀行紐約分行和中國銀行芝加哥分行的開業申請。

  “隨著中國企業海外擴展之路不斷拓寬,中國金融機構對海外市場的關注度和興趣都在不斷增加。”馮育勤表示,但金融業與製造業、能源業還是略有區別的,後者往往具有實體性的東西,例如設備、生産線、資源或者技術等,金融業更多的側重於資金管理,是個對誠信依賴度很高的行業。舉個例子,製造業企業收購了海外企業,或許能將高端的技術或者設備帶到中國來;但中國銀行進行了海外收購,沒有強有力的措施,可能難以將被收購銀行的客戶完全留住,或者無法完全發揮被收購方的品牌效應。這之間有個建立信任的考驗。“金融業是與人打交道的行業,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彭亞利補充説,這就給中國金融機構海外並購帶來了一些難題,首先,能不能留住或者擴展貸款客戶或者存款客戶?其次,能否建立起當地人對你的信任度和認可度?“從目前來看,一方面歐美銀行大多存在著資金吃緊的問題,另一方面中國金融機構與中國企業的默契度也相對更高。”馮育勤説,在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過程中,中國金融機構與企業的合作力度和深度正在不斷增強,而這條路徑也正為雙方帶來共贏。

  探索新投資方式規避風險

  今年6月,中投牽手俄羅斯設立中俄投資基金管理公司,用以加快對俄羅斯金融和基礎建設等領域的投資。而同月,證監會對並購基金正式“開閘”,中信證券旗下全資子公司金石投資獲准成立中信並購基金,這是中國第一隻並購基金。

  “在歐債危機的背景下,中國在把握機遇的同時也應當警惕風險,探索創新的投資方式。”馮育勤表示,除傳統的企業間直接並購,專業投資機構通過設立基金,幫助中國企業技能型海外投資和並購,成為新的模式。他認為,類似于中投這樣的專業投資機構,進行海外業務並購時,既能幫助企業獲得市場和前沿技術,也有助於提高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更重要的是,專業機構海外投資時更傾向於高度分散化、彼此關聯性較小的資産配置,有利於指引企業從全局觸發,減少投資風險,追求長期投資回報。”馮育勤如是説。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