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債收益率高企 西班牙被迫釋放求援信號

2012-06-07 14:07     來源:金融時報     編輯:范樂

  在屢創新高的融資成本面前,始終堅稱無需外部援助的西班牙終於低下了它高昂的頭顱。當地時間本週二,西班牙預算部部長蒙托羅公開表態,承認“公開市場的大門已經向西班牙關閉”,希望歐洲機構幫助西班牙進行資産重組。雖然此番表態尚不能視作西班牙向歐洲當局正式發出求援申請,但顯然,這個歐元區昔日的“優等生”最終很有可能不得不放下身段,步希臘、愛爾蘭和葡萄牙的後塵,成為又一個被打上“接受救助”標簽的歐元區國家。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陳鳳英本月6日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雖然種種跡象表明西班牙接受救助的幾率正在加大,但需要看到西班牙與希臘等國在求援原因上的不同之處。“相對於希臘等國當時面臨的主權債務融資困境,西班牙目前的問題主要是政府在干預銀行業重組方面出現的資金匱乏,而其本身無論是債務、財赤還是經濟增長在歐元區中仍然是情況相對較好的國家。”她説。“事實上,西班牙面臨的融資困難在很大程度上正是歐債危機從經濟危機演變為政治危機,進而嚴重侵蝕市場信心的結果。”考慮到歐盟當局此前在希臘等國救助方面經歷的挫敗和吸取的教訓,陳鳳英認為前者在接到西班牙正式求援申請後可能行動會更快,條款也會相對溫和。但是,“西班牙的援助版本絕對不會效倣在援助希臘時的大包大攬,相信歐盟需要做的可能更多是通過給西班牙一點點力量來恢復信心,幫助其重新打開市場融資的大門。”她表示。

  三重原因

  拖垮西班牙銀行業

  相對於希臘、愛爾蘭和葡萄牙等國因主權債融資無門而被迫求援,西班牙危機的“風暴眼”存在於銀行業,而拖垮其銀行業的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房地産泡沫破裂令西班牙銀行業壞賬飆升。陳鳳英認為,雖然西班牙危機發生在整個歐債危機的大背景下,但其在源頭上卻與2007年因房地産泡沫破裂而引發的美國次貸危機原因類似。同樣以2007年為分水嶺,在此之前受益於國內經濟快速增長以及房價持續快速上揚,西班牙銀行業業績斐然,一度成為全球同業中的佼佼者。然而,伴隨著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及隨後歐債危機浮出水面並日漸升級,持續向好的西班牙經濟溫度驟降,房地産泡沫應聲破裂,並且迅速傳導至為這一産業提供巨量信貸支援的銀行業。據統計,目前西班牙銀行業與房地産相關的損失已經超過了1800億歐元,而其整體不良貸款率也已達到8.73%.更糟糕的是,分析人士普遍認為,考慮到西班牙的宏觀經濟以及房地産市場還有進一步惡化的可能,銀行業的最終實際損失額可能遠超上述數字,其衝擊不言而喻。

  其次,歐債危機背景下,西班牙經濟進一步放緩以及政府主動實施的緊縮政策令銀行業雪上加霜。與同樣經歷壞賬激增而不堪重負的美國銀行不同,接受了2008年危機爆發後首輪救助的西班牙銀行緊接著被籠罩在了歐債危機的陰霾之下。為在今年達到5.3%的預算赤字目標,西班牙到目前為止公佈的2012年削減支出方案規模已達280億歐元。持續的緊縮措施令其經濟增長舉步維艱。事實上,該國經濟在去年第四季度和今年第一季度已經連續兩季萎縮,在理論上已經“二次探底”。經濟低迷令銀行業務幾近停滯,在銀行惜貸與企業及家庭貸款需求下降的雙重作用下,西班牙銀行業貸款收入過去兩年持續下降,而近期出現的擠提風潮更令其腹背受敵。

  最後,雖然和絕大多數歐元區央行一樣,西班牙銀行去年已對手中持有的歐元區重債國家主權債務資産進行了減記,但其仍然擔負著購買本國主權債的重任,這部分資金主要來自於歐央行此前面對區內銀行業提供的兩輪三年期低息貸款。購買主權債佔用的資金使得西班牙銀行應對不良貸款持續上升的能力明顯不足,這也是其近期脆弱性凸顯的重要原因。

  被迫求援

  凸顯危機連環效應

  在本週二以前,儘管有關西班牙尋求外援的傳言存在多個版本,但西當局始終堅稱可以自救。然而,伴隨此前其意欲通過與歐央行進行股權與債務置換的方式來為其國內第四大銀行Bankia注資的設想遇挫,西班牙自救希望日漸渺茫。上週五,西班牙10年期基準國債收益率突破6.5%,接近7%即此前希臘、愛爾蘭和葡萄牙尋求援助的標誌性利率水準。該國國債風險溢價即與德國十年期國債的息差則升至548基點,創歷史新高。正是迫於這種不可持續的高昂借貸成本,蒙托羅才不得不發聲改變立場,表態尋求國際紓困。

  陳鳳英認為,儘管西班牙銀行業的問題與其自身經濟結構及銀行業信貸結構過於依賴房地産有關,但其無法以合理成本在市場上獲得融資卻絕非其一國之過。“在一定程度上,西班牙告貸無門反映的是歐債危機置之不理效應正在加強的事實,以及歐債危機正在從經濟危機轉化為政治危機的事實。換句話説,是歐債危機這一大背景以及歐盟當局在危機治理問題上能力不足令西班牙本來可以靠自身力量(即通過市場融資)解決的問題變得不再可能。”她表示。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信號,因為這種連環效應可能將任何一個潛在薄弱環節變成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因為市場缺乏對歐盟當局解決問題的信心,看不到統一的政治意願,融資成本就隨時可能飆升至不可持續的水準。“現在的問題已經不是援助資金多寡的問題,而是需要一些制度化的東西來恢復市場信心,比如發行歐元統一債券,但顯然這在當前還面臨重重阻力。”陳鳳英説。

  吸取教訓

  歐施救態度或更積極

  針對蒙托羅的表態,德國和歐盟官員都表示,西班牙應該正式發出救助請求,並且必須接受附加條件。而西班牙當局則認為,該國經濟規模比希臘、愛爾蘭和葡萄牙三個國家要大得多,對其進行紓困的代價將高得不堪設想。他們不願尋求一項有限的銀行紓困方案,擔心“三架馬車”(歐盟、歐央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會強加一些條件,目前後者預計的援助方案規模在600億至1000億歐元,而瑞銀歐洲銀行業團隊的預估為800億至1000億歐元。

  陳鳳英認為,吸取希臘救助教訓,同時考慮到西班牙問題與希臘問題的不同,如果西班牙正式申請救助,預計歐盟當局本次救助可能動作更快,條款也會相對溫和。一方面,希臘救助的經歷證明援救行動出手越晚就越被動,有學者認為到目前為止希臘最終救助成本已較其最初所需規模高出數倍;另一方面,伴隨目前歐洲反緊縮呼聲的高漲,特別作為潛在援助方之一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已明確提出當前危機國家存在的“三連環惡性迴圈”,即經濟增長放緩、財政整頓及銀行業支援實體經濟能力受限。因此,預計在未來的救助過程中,相關緊縮條款可能會溫和許多。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