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商討銀行業聯盟 擬跨境救助“落水”銀行

2012-06-07 13:23     來源:經濟參考報     編輯:范樂

  歐盟委員會6日遞交一份跨境銀行救助草案,賦予各國金融監管機構“積極干預權”,以便接管受困銀行、分拆銀行,並強迫高級銀行債券持有人承擔損失。此舉是邁向歐盟“銀行業聯盟”的一步。

  銀行業已成危機起爆點

  歐債危機不斷發酵,金融系統危象顯現,銀行業目前已經成為各國危機的一個起爆點。

  就在媒體廣泛關注七國集團(G7)會議時,5日,西班牙財政與公共行政管理大臣克裏斯托瓦爾蒙托羅表示,信貸市場實際上已對西班牙關上大門。西班牙政府在考慮請求歐盟直接援助。這是西班牙首次承認需要外部援助,以幫助該國銀行渡過困境。據摩根士丹利估計,按最壞情況考慮,西班牙銀行業還需550億歐元資金,這相當於該國G D P的約5%,並且是歐盟銀行管理局(EBA)計算的資金缺口的兩倍。

  不容樂觀的是,在西班牙之後還有葡萄牙。據英國《金融時報》5日報道,葡萄牙政府計劃向該國三大銀行注資66.5億歐元,使該國成為下一個依靠國際紓困資金來救助本國金融業的歐元區國家。

  葡萄牙財長維托爾加斯帕透露,對上述三家銀行的注資中,大約50億歐元來自於去年向“三駕馬車”(歐盟、歐洲央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申請的780億歐元援助計劃。葡萄牙政府宣佈對銀行注資是為了能夠滿足歐洲銀行管理局(EBA )本月底即將實施的新資本充足率要求。

  就連經濟狀況較好的德國銀行業也未能倖免評級機構的打擊。6日,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宣佈下調6家德國銀行和3家奧地利銀行的信用評級,理由是歐元區債務危機的風險正在上升,將加深這些銀行所面對的風險。

  銀行聯盟成為重要議題

  剛剛結束的G7會議未能就歐洲危機達成書面協議,但敦促歐洲領導人採取更大膽行動來遏制債務危機,期待歐元區領導人能在未來幾週著手支援銀行系統。

  隨著歐元區銀行業壓力不斷加劇,歐盟官員呼籲在歐盟內部推行“銀行業聯盟”,此外,還包括允許讓5000億歐元的紓困基金“歐洲穩定機制”(ESM)對銀行業進行資本重組和必要時提供救助。

  有關銀行聯盟的這份草案將建議歐盟國家和領導人之間進行更緊密地協調,以避免由納稅人來負擔援助銀行業的費用,避免歐洲銀行出現問題後産生恐慌。草案的重點是讓銀行債券高級持有者承擔更多損失,並避免導致下一個銀行危機。當一家銀行倒閉時基本職能在各個國家能夠繼續維持。該計劃草案還計劃,到2018年能建立起一個銀行內部紓困計劃。

  作為歐盟對主權國家和銀行業債務危機最新的應對舉措,這個草案的目標是整合歐元區各國銀行系統,防止投資者逃離某個國家或西班牙這樣的國家銀行出現擠兌狀況,最終導致整個歐元區的銀行系統受損。

  草案如果通過將成為法律,將指導歐盟國家為銀行的倒閉作準備,從每年交費的銀行準備中獲得緊急貸款或者擔保。這一法律將成為走向歐洲央行總裁德拉吉所倡議的“銀行聯盟”的重要一步。

  同時,草案如果通過,各國監管者仍需管理自己的銀行體系,並且作為銀行體系的最後擔保者。在這一層面,各國監管者的特權和責任仍是困擾歐元區某些國家的一個難題。

  最近,德國方面的態度也開始鬆動。德國總理默克爾4日晚在柏林總理府與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舉行會晤,就建立旨在對大銀行實施更加嚴格監管的“銀行聯盟”進行討論。默克爾敦促採取嚴格財政政策,包括對大銀行實施特別監管。她在會前對媒體説:“我們將討論在多大程度上必須把銀行置於特別的歐洲監管之下。”默克爾4日的表態意味著德國願意就共同監管進行討論,並試圖將焦點放在大型銀行上。巴羅佐也支援銀行聯盟的想法,認為作為基石,銀行應該能夠得到直接的資本注入。此外,銀行業還需要引入一個共同的存款保險。他要求,貨幣聯盟必須通過經濟上的聯盟加以補充。

  遠水暫難解近渴

  E SM對銀行業進行資本重組和必要時提供救助,這意味著實力較強的國家將通過資源共用來幫助弱國。此舉正是西班牙方面正在爭取的,但E SM本身還沒有正式開始實施。而“銀行聯盟”這一法案也不可能在2014年之前生效,對於正在尋求援助的西班牙來説,可能已經顯得太晚了。

  草案還將給予歐洲當局“減計最大型金融機構無擔保債權人權益”的權力。這就是説,一旦這些機構出現問題,股東和債權人將遭受主要的損失而不是政府。但是,鋻於這一做法將意味著銀行業出現根本性轉變,歐盟建議直到2018年再實行這一舉措,“使市場有足夠時間來接受”。

  有分析認為,目前急需的是在歐盟範圍內儘快建立一個存款保證計劃,這是支援跨境銀行業的唯一方法。

  歐洲決策者已經認識到,債務危機和銀行業危機高度關聯,並且試圖打破銀行和主權國家之間的聯繫。如果歐洲能在建立銀行聯盟方面前進一步,對未來歐洲銀行業的健康仍不失為一個有益的嘗試。

  自2008年末出現全球金融危機以來,一連串的大型銀行倒閉,而援助銀行業導致早已負擔沉重的公共財政雪上加霜。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