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央行未推新QE政策進入觀望期

2012-05-11 09:46     來源:金融時報     編輯:范樂

  業內人士表示,按兵不動反映出經濟衰退和通脹壓力的並存極大限制了英央行的政策空間,在經濟衰退和通脹威脅雙重影響下,觀望或許成為英央行唯一選擇。

  記者張環北京時間本週四晚,英國央行宣佈繼續維持0.5%的基準利率水準和3250億英鎊資産購買規模不變。當日,亞洲開發銀行駐中國代表處高級經濟學家莊健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按兵不動反映出經濟衰退和通脹壓力的並存極大限制了英央行的政策空間。他同時表示,不能指望擴大資産購買規模等刺激政策能帶來多大成效,因為這只屬於一種短期做法且略顯被動。如不甘於“被動接招”,該國應繼續進行一系列的結構性改革,找到新的經濟增長點,從培養造血機能上下功夫,這才是其走出衰退泥潭,實現復蘇的長久之策。

  在英國央行召開本次議息會議前,市場預期並不統一。該行負責金融穩定事務的副行長保羅塔克表示,通脹率很難如央行預測的那樣迅速下降至2%的目標位,預計還會高位運作一段時間。路透社對58位經濟學家調查時,只有5位經濟學家認為英央行會進一步擴大資産購買規模。摩根大通認為,在經濟形勢進一步惡化的背景下,英央行今年再度放鬆貨幣政策以支援經濟依然是保留項目,但在5月份再次擴大量化寬鬆規模的可能性不大。

  與此同時,預測英央行將重開印鈔機的聲音也不在少數,特別是在行長金恩稍早的一番講話後。金恩5月3日曾表示,英國央行正準備推出一些“不受歡迎的政策”,避免過度融資造成金融穩定和經濟增長遭到破壞。在被問及是否會擴大債券購買計劃規模時,他表示,英國經濟仍未回歸健康,需要較低利率的支援。但他並未指明是哪些“不受歡迎的政策”。近期,該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費舍爾也作出了類似暗示。他稱,英國央行仍有可能擴大債券購買即量化寬鬆政策的規模。

  “市場預期分化的現象表明,從英國央行官員到金融機構,再到經濟學家,對英國當前宏觀經濟形勢的判斷不盡相同。”莊健表示,但英國央行4月會議紀要顯示,貨幣政策委員會內部支援擴大資産購買規模的委員數量呈明顯下降趨勢,而對通脹擔憂的聲音在加強。當然,更準確的理解是,在經濟衰退和通脹威脅再起的雙重影響下,觀望或許成為唯一選擇。

  近期出爐的一系列低迷經濟數據表明英國仍在衰退的泥潭中苦苦掙扎。上周公佈的服務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顯示,4月服務業PMI雖與3月持平,但仍處於去年11月以來最低水準。而更多悲觀預期則源於一季度GDP數據的慘敗。據初步統計,英國今年一季度GDP萎縮0.2%,是繼去年四季度環比下降0.3%以後連續第二個季度呈現負增長。根據一般標準,經濟連續兩個季度萎縮即被定義為衰退。“事實上,英國經濟曾在連續5個季度衰退後於2009年年中恢復增長。”莊健表示。但如今,該國已顯現出二次衰退的跡象,其中一個重要因素是居民消費疲弱。英國零售商協會(BRC)5月9日公佈的數據顯示,4月BRC總體零售銷售年率下降1%,3月為上升3.6%。同時,失業率持續高企也是經濟不景氣的另一大表現。目前,英國國內青年失業率高達22%。該國人事和發展特許機構預測,2012年將是英國勞動力市場近20年來最艱難的一年,年底總失業人數將上升至285萬,失業率升至8.8%。

  除經濟增長疲弱,通脹率居高不下也是貨幣當局的一個“心頭之痛”。自通脹率在今年3月出現了6個月以來的首度反彈之後,英國國內對通脹的擔憂隨之升溫。目前,英國整體通脹率高達3.5%,為七國集團(G7)國家之首。

  對於英國未來貨幣政策走向,業界同樣議論紛紛。一部分觀點認為,英國央行的量化寬鬆政策應就此打住,否則後果嚴重。另一部分人則認為,還有必要繼續增發貨幣,直至全球經濟完成復蘇。在莊健看來,英國經濟陷入技術性衰退已是不爭的事實,即使該國經濟在二季度實現正增長,也依然無法逆轉被動局面,且下行風險巨大。作為外部最大風險因素,歐債危機近期似有回潮,讓不確定性上升。目前看來,英國經濟很難在短期內有出色表現,貨幣政策會持續寬鬆。

  他表示,量化寬鬆終究只能作為一種“應急手段”,作用僅限于短期,過度依賴此類貨幣政策提振經濟不是長久之計。目前,儘管英國緊縮的財政政策對經濟形成了一定的負面衝擊,但只有進行結構性改革,才能徹底擺脫危機。這一自二戰結束以來最大規模的財政整頓計劃,也勢必會在一定程度上延遲經濟復蘇。從這個角度上講,貨幣寬鬆格局也將長期存在。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