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科齊落敗,成為歐洲債務危機2009年爆發以來,又一名“倒下”的歐洲國家領導人。在他之前,西班牙、義大利和愛爾蘭等多國政府已“因債更疊”。
西班牙
2011年11月,西班牙在債務警報聲中舉行提前選舉,時任首相何塞 路易斯 羅德里格斯 薩帕特羅放棄參選,阿爾弗雷多 魯瓦爾卡瓦帶領執政黨工人社會黨角逐選舉。然而,反對黨人民黨在大選中獲得壓倒性勝利,黨主席馬利亞諾 拉霍伊出任新首相。
拉霍伊和薩帕特羅在2004年和2008年議會選舉中兩度交鋒,均敗在薩帕特羅手下。然而,歐債危機後的西班牙最終選擇了拉霍伊。西班牙媒體當時評論,拉霍伊行事直接務實,“略顯乏味”,但對期待扭轉經濟危局的選民而言,人格魅力不再那麼重要。
愛爾蘭
同樣,愛爾蘭前總理布賴恩 考恩所領導的政府未能完成任期。愛爾蘭2010年11月陷入債務危機,經濟形勢惡化導致國內政治局勢動蕩。綠黨宣佈退出執政聯盟後,考恩建議總統解散議會,議會選舉提前至2011年2月。統一黨領導人恩達 肯尼接棒,成為愛爾蘭新總理。
希臘
喬治 帕潘德里歐2009年當選希臘總理。當選之初,帕潘德里歐信誓旦旦,將採取果斷措施把希臘經濟拉離惡化軌道。
然而,執政兩年,債務問題遲遲未決,希臘屢屢向歐盟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伸手求援。2011年10月31日,帕潘德里歐宣佈把歐盟救援新方案付諸全民公決,令歐元區其他國家措手不及,市場震蕩,希臘隨後叫停公決。迫於壓力,帕潘德里歐與反對黨達成協定,組建聯合政府協議,自己不再出任總理。同年11月11日,前希臘中央銀行行長盧卡斯 帕帕季莫斯就職總理,承諾領導聯合政府爭取援助資金,避免債務違約。
義大利
義大利前總理西爾維奧 貝盧斯科尼2011年11月宣佈正式辭職,乘車離開官邸。這名“頂住”性交易案和貪腐案指控的總理,最終在歐債危機下無奈離開。在貝盧斯科尼乘車離開途中,不少民眾拋出硬幣“招呼”他。
葡萄牙
和西班牙等國家類似,葡萄牙議會選舉2011年趕走執政黨。最大在野黨社會民主黨得益於歐洲債務危機引發的不滿情緒,時隔6年後再度成為議會第一大黨。社會黨總書記、看守政府總理若澤 蘇格拉底宣佈辭職。
丹麥
2011年9月,丹麥中左翼政黨集團(紅營)在新一屆議會選舉中擊敗執政10年的中右翼聯盟(藍營)後上臺執政,勝出的主要原因還是歐債危機所引發的不滿,類似的還有芬蘭。
英國
英國前首相戈登 布朗也在歐債危機爆發後下臺,但壓垮他的經濟原因略有不同,更多被認為是2008年金融危機。
2010年5月,英國舉行歐債危機爆發以來首次議會選舉,工黨敗北,結束13年連續執政。布朗坦言,這是“我的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