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經濟體主權債務風險
對全球與我國經濟的影響
當前,全球經濟復蘇進程仍不穩固,三大經濟體的主權債務風險成為全球經濟復蘇的重大威脅,對我國經濟發展也有十分不利的影響。
第一,主要發達國家採取緊縮措施將抑制全球經濟增長,影響我國宏觀經濟政策效果。發達國家債務負擔沉重,限制了其進一步運用擴張性財政政策促進經濟增長的能力。為緩解主權債務壓力,主要發達國家均不同程度地採取了增加稅收、減少政府開支的緊縮政策,這將導致全球總需求下降,阻礙經濟增長。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對我國目前實施的防控物價過快上漲的措施形成不利影響,將制約我國宏觀經濟政策的執行力度和效力。
第二,主要發達國家“債務貨幣化”將導致全球流動性過剩,加大我國經濟風險。採取緊縮措施減少和償還債務就像“減肥”,過程異常痛苦。主要發達國家更容易採取的措施,是通過貨幣貶值這種隱性違約的方式將債務壓力轉嫁給債權國。美國實施兩輪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導致全球流動性過剩,引發全球通脹,並在阿拉伯世界引起風暴,導致中東北非地區一些國家局勢動蕩。國際大宗商品價格高漲,加大了我國輸入型通脹風險。主要儲備貨幣貶值,我國外匯儲備價值大幅縮水。為應對資産價格上漲和輸入型通脹採取的緊縮貨幣政策,則已影響到我國實體經濟運作。
第三,主要發達國家的出口優先戰略,將導致國際貿易環境惡化,我國發展面臨的國際壓力增大。為還本付息,主要發達國家把大幅壓縮進口、增加本國出口作為政策選擇重點,這將影響我國對外出口,對我國“穩定外需、加快擴大內需”的戰略形成壓力。也將導致新一輪國際貿易摩擦加劇,國際貿易環境惡化。未來主要發達國家會從各個方面向我國施加壓力,以矯正貿易不平衡。除了人民幣匯率問題,還很可能從我國勞工工資、企業社會責任、綠色環保等問題向我國施壓。
第四,主要發達國家主權債務風險累積將加劇國際金融市場動蕩,可能要求我國在國際金融體系改革中承擔過多責任。主要發達國家的主權債務風險累積,已經打擊著本來就很脆弱的國際金融市場信心,加深懷疑與恐懼,國際金融市場上的任何風吹草動都將導致金融市場動蕩。這給改革國際金融體系、維護國際金融穩定帶來新的挑戰。主要發達國家有可能以支援我國參與國際金融體系改革為藉口,要求我國承擔過多責任。
如何應對三大經濟體主權債務風險
第一,可考慮立即著手研究主要發達國家主權債務風險的應對之策。建議國家有關部委召集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對主要發達國家的主權債務風險進行系統研究和分析。可以委派智庫、研究機構相關研究人員赴美歐日進行實地調查研究,摸清主要發達國家主權債務現狀和政策選擇,為提出應對之策積累智力儲備。
第二,可在外交場合敦促奧巴馬政府減少財政赤字。目前我國外債資産主要是美國國債,如果美國債務違約,對我國的影響十分巨大。我國應敦促奧巴馬政府降低赤字規模,促進美國兩黨就提高法定債務上限達成一致。敦促美國政府降低赤字規模,也有利於縮小其外交事務和國防支出,以保障美國納稅人的錢用在恰當的國際事務上。
第三,加快調整我國外匯儲備資産的幣種結構。目前主要發達國家主權債務負擔沉重,又急需籌措資金振興經濟,在國際金融市場疑慮日益加深的背景下,拋售主要發達國家國債可能引發“羊群效應”,不利於保持全球金融穩定和經濟增長。可採取“存量穩定,增量減持”的方針,有選擇地適度增持主要發達國家的國債,在增持中積極調整資産結構,適當增加歐元區國家國債,支援歐元穩定和歐元區經濟發展。
第四,加大對外直接投資的力度,變外匯儲備為資源、技術和人力資本儲備。可將央行外匯儲備以一定利率轉存至商業銀行,再由商業銀行支援企業“走出去”投資。實施投資市場多元化戰略,重點開拓和投資具有地緣重要性和資源稟賦良好的地區,如到斯里蘭卡投資農業和港口,到馬來西亞投資港口等,建立大宗商品的穩定供應渠道。支援企業開展海外並購。加大輸送國內人才出國深造和從海外招攬人才的力度,支援國內大學購買國外圖書資料和科學實驗設備,為未來經濟發展積累人力資本。
第五,重視並防範我國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目前,我國債務水準整體還不高,2010年外債餘額為5489.38億美元。但我國債務風險主要在地方政府,2010年地方政府債務達到10.7萬億元。如果將地方政府債務加上國債和外債,我國債務佔GDP的比重將超過50%,應該引起高度重視,抓緊研究解決地方政府債務的辦法,避免形成集中爆發的風險。
(王天龍 作者係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