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央行已連續6次提高準備金率,並兩次提高基準利率。巴西政府今年已連續4次調高基準利率,使之由年初的11.25%升至目前的12.25%。印度央行從去年3月至今已經10次上調利率,回購利率和反向回購利率上調幅度分別為2.75個百分點和3.25個百分點。而俄羅斯央行繼2月25日宣佈將再融資年利率上調25個基點之後,于4月29日再次將再融資利率提高25個基點至8.25%。
相比之下,由於有債務危機等自身問題的客觀存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在執行緊縮政策時略顯猶豫,儘管如此,歐洲央行仍在4月7日將關鍵利率謹慎上調25個基點至1.25%,力求實現應對通脹和拯救危機的平衡,而美國至今仍未啟動加息腳步。不過有市場預測,美聯儲加息的步伐可能會快於市場預期。
各國的積極應對並未令全球通脹大勢有所減緩。對於全球通脹何時退潮,市場説法不一。
諾安基金在其報告中樂觀地表示,從2011年全球經濟放緩以及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回落趨勢來看,全球通脹從2011年下半年開始有望逐漸退潮。
該報告以WTI石油價格為例分析稱,自2011年5月初以來,石油價格從115美元高位回落至目前90美元附近,而且回落趨勢仍在延續。石油是國際大宗商品的領頭羊。石油價格回落,農産品價格必然回落,工業金屬等礦産品價格同樣跟隨回落。
瑞銀財富管理研究部日前發佈的報告基調則較為悲觀,他們甚至認為,全球性通脹的高潮將在2013年出現。
瑞銀財富管理研究部表示,“從貨幣通脹到價格通脹與商品供應相關的貨幣供應增長只是通脹的開始。當前多數發達經濟體的消費價格漲幅仍處於良好的控制之下,至少主要發達經濟體的消費價格並沒有大幅上升,造成目前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在於從貨幣擴張到價格通脹之間的傳導機制沒有發揮作用,尤其是利率和信貸機制仍失效。”
因此,瑞銀財富管理研究部認為,目前真正應該被追問的是這些傳導機制能否以及何時開始恢復正常,能否防止物價全面走高?而問題的答案,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美國的貨幣政策。
經過分析,瑞銀財富預測,2013年起全球通脹將升高。屆時,美國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將發生作用,借貸活動將增加,估計這種情況可能從2013年起成為現實,預計通脹攀升將伴隨著物價的劇烈波動。然而,如果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未能發揮效用,流動性過剩只會催生金融與大宗商品市場的價格泡沫,泡沫破滅將引發通貨緊縮風險,到時候有關方面將不得不出臺新的貨幣擴張措施來應對。如果應對措施失敗,最壞情形下可能會出現惡性通脹。(作者:楊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