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午市收市前半小時上演的“烏龍事件”,本週仍在持續發酵中。中國證監會新聞發言人18日通報説,經初步核查,原因是光大證券自營的策略交易系統存在設計缺陷,連鎖觸發後生成鉅額訂單,尚未發現人為操作差錯。證監會稱:“此次事件是中國資本市場建立以來的首例,是一起極端個別事件。”同時,證監會表示已對光大證券正式立案調查。作此番表態的證監會不知有沒有意識到,這起“個別事件”在不經意間戳開了股市交易系統和監管系統的兩個大漏洞。
從監管層面看,“烏龍事件”之後光大將錯就錯的操作涉嫌內幕交易,但證監會並未就此給出意見。光大證券當天並未第一時間公開確認,而是“堅持”到了下午14點30分左右才發佈公告宣佈出現系統問題。但當天下午開盤後,光大證券已經開始通過把所買入的股票申購成50E T F以及180E T F在二級市場上賣出,同時逐步賣出股指期貨空頭合約。據統計,加上上午賣出的253張IF1309空頭合約,光大證券全天用於對衝而新增的股指期貨空頭合約總計為7130張。在此期間跟風入市的、被爆倉的投資者,不知需用多長時間才能消化這一天的損失。
從技術層面看,“烏龍事件”同時戳開了券商資金管控的漏洞。光大證券當日的系統報出了230億元的買單,即使光大董秘強調沒有“賬面透支”,這一數字也引起了市場的浮想聯翩。光大證券2012年財報顯示,光大持有的交易金融資産和可供出售的金融資産總和是127億。從常識來看,即使加上投資收益或其他自有資金,光大也不太具備200多億元幾秒內殺入市場的實力。券商和交易所的結算和普通散戶不同,是當日收市後再行結算的。從技術上看,經過光大證券的“烏龍”測試法,券商出現賬面透支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也就是説,在資金管控不到位的情況下,當年管金生賣出2000多億327國債期貨鉅額空單的行為,在當下的股市仍然是可能被拷貝的。
從實際交易過程看,即便光大證券的系統問題當日並未確認,但如此天量資金帶來的權重股急劇拉升現象,無論是上交所還是中金所的反應都太過遲鈍。光大證券自營盤的70億元買入涉嫌“烏龍”,即便光大不公告,交易所也應該及時提出風險警示。中金所更應該對當日下午的股指走向進行更嚴密監視,即使做不到臨時停牌,也應該對市場提示風險,而不應該是8月16日那樣,當作什麼事情都沒發生,看著光大賣出股指期貨空頭合約只管收手續費。出現這種情況,交易所和中金所當然負有監管責任,證監會的責任自然也不可推卸。
希望借由光大證券的“烏龍事件”,證監會不僅僅是對事件本身進行深入調查,更能夠對資本市場上現有的遊戲規則進行一次梳理,堵上“烏龍事件”暴露出來的交易及監管漏洞,把一個真正合理的懲罰和賠償機制建立起來。也希望這一事件能夠推動相關立法,使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的權益得到應有的、切實的保護。趙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