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低價賣國債期指交易限制開倉 光大整體風控遭質疑

2013-08-20 09:29     來源:經濟參考報     編輯:林天泉

  超低價賣國債期指交易限制開倉

  光大烏龍不斷整體風控遭質疑

  這可真是雪上加霜:深陷E T F套利烏龍事件的光大證券本週一固定收益部交易再度出現烏龍,以超低價格賣出10年期附息國債。這是繼投行部門和自營部門之後,光大證券又一部門出現問題。

  WIN D數據顯示,週一上午,光 大 證 券 在 銀 行 間 債 券 市 場 以4.20%的收益率賣出了1000萬元的12附息國債15。而在當天除該筆交易外的其餘29筆交易中,收益率主要在3.9%左右。交易員估計,光大證券交易員可能準備以4.02%收益率買入12附息國債15,但將收益率誤打成4.20%,並誤將“買進”點成 了 “ 賣 出 ” 。12附 息 國 債15(120015)為2012年記賬式附息(十五期)國債,期限為10年,于2012年8月23日發行,發行額為300億元,發行價為100元,票面利率3.39%。

  稍後,光大證券發佈公告證實上述猜想。公告稱,當天上午,光大證券金融市場總部在銀行間本幣交易系統進行現券買賣點擊成交報價時,誤將12附息國債15債券賣價收益率報為4.20%(高於前一日中債估值約25個基點),債券面額為1000萬元,後被交易對手點擊成交。目前,該公司正在與對手方溝通並協商處理。

  一位銀行間債券市場交易員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和對方協商不做結算,這樣的話這筆交易就交割失敗,成為廢單,但這完全取決於對方。這位交易員説,4.20%是今年以來10年期國債的最高收益率,即使在2011年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上行特別高的時候,也僅到過4 .15%左右。

  另一位基金公司的固定收益部人士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如果市場價按照3.99%算的話,光大證券該筆交易的損失約為15萬元左右。該人士表示,這種事情在銀行間債券市場是比較常見的,20個B P也不是什麼問題,聽説是時間有點緊,所以挂錯了。

  儘管在交易員們看來,光大證券週一在10年期國債上的烏龍交易在銀行間市場並不罕見,但在“816”事件的大背景下,還是引發了市場對於光大證券整體風控的進一步擔憂。

  一方面,上週五光大證券烏龍事件仍然在發酵之中。8月19日晚間光大證券公告稱,其收到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關於對光大證券股份有限公 司 採 取 限 制 開 倉 監 管 措 施 的 決定》,自19日起,對公司自營業務股指期貨交易採取限制開倉措施。該公司當天上午還發佈公告稱,為平穩處置8月16日因策略投資部門套利交易系統事故而購入的股票以及為對衝風險而購入的股指期貨合約,該公司決定在制定並公告處置方案前,不會減持上述已持有的股票。對於已購入的股指期貨空頭合約,自即日起由公司自主決定在市場平倉。

  另一方面,在市場的聚焦之下,光大證券在投行業務上的“劣跡”也不斷被提起。今年6月,因為在其保薦的天豐節IPO項目上涉嫌未勤勉盡責、導致出具的相關文件存在虛假記載等違法違規行為,光大證券已經被證監會立案調查,相關業務也處於停滯狀態。證監會網站關於保薦機構及保薦代表人的信用監管記錄顯示,自2004年保薦制實施以來,光大證券合計被採取監管措施8次。共有6位保薦代表人被處以監管談話、3個月不受理項目等監管措施。

  在業內人士看來,光大證券在徐浩明擔任總裁後,光大證券董事長一職曾三易其主,在王明權去職後,唐雙寧曾短暫接任,如今則交由袁長清接棒。在光大證券目前各個部門相繼出現風險事件的背後,所暴露出的,是管理層頻繁變動帶來的管理失控的風險。實際上,過去數年,光大證券與行業龍頭中信證券的差距正在不斷被拉大,在業務上也少有創新突破。(記者 吳黎華)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