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上周出臺新政,取消了貸款利率的下限,這被廣泛認為是中國利率市場化進程的重要一步。不過,鋻於當下中國貨幣環境整體處於流動性偏緊狀態,不少專家也表示,該政策的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目前央行對存款利率上限放開——利率市場化改革中“最難啃的骨頭”,還未觸及。
央行7月19日表示,從今年7月20日起全面放開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管制。最重要的政策是,取消金融機構貸款利率0.7倍的下限,由金融機構根據商業原則自主確定貸款利率水準。
據專家分析,以1996年放開同業拆借市場利率為標誌,中國的利率市場化改革迄今已經歷17年。這期間,央行採取“小步慢跑”節奏,逐漸讓銀行間債券回購利率、境內外幣存貸款利率、貨幣市場利率先後實現市場化。
去年6月,央行宣佈將存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上限調整為基準利率的1.1倍;貸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下限調整為基準利率的0.8倍,7月又再次下調至0.7倍。這次利率浮動區間擴大,可視為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關鍵一步。
今年這一次放開貸款利率下限,應該是去年實施改革舉措的延續。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人民大學校長陳雨露認為,參照國際上各國利率市場化的經驗,按照平均20年、最長23年(印度)的時間表粗略推算,中國的利率市場化改革應該在未來的3~5年內完成,即2015~2017年。如果結合中國在2020年之前實現資本賬戶開放的目標,那麼利率市場化在2015~2017年之間完成是比較合理的時間安排。
中小企業融資依然困難
不過,對於銀行體系而言,存款利率市場化所要帶來的風險和挑戰,要遠遠大於目前調整的貸款利率。因為一旦存款利率上限放開,銀行吸納存款必須通過激烈的市場競爭實現,這會極大提高銀行的存款成本,並大大壓縮目前銀行賴以盈利的“息差”收入,這才是“真要動銀行業的奶酪”。
交行董事長牛錫明最近做了一個測算,真正實現利率市場化後,銀行業息差收窄,盈利能力下降。按一年期貸款利率6%計算,下浮30%後,利率是4.2%,一年期存款利率3%,上浮10%後是3.3%,利差0.9%,“這樣的利差從世界範圍來看也是低的”。
他認為,隨著利率市場化加速推進,銀行存款的理財化、定期化、同業化趨勢不可逆轉,銀行負債成本持續抬升。同時,利率市場化與經濟下行有可能發生疊加效應,使銀行難以平衡利潤與風險的壓力,控制不好會導致系統性金融風險。
正是考慮到存款利率放開這一根本性變革的難度,央行在整個利率市場化進程中一直較為慎重。事實上,這次央行宣佈取消商業銀行貸款利率七折下限,總體而言對金融機構貸款業務影響有限,因為目前市場中流動性偏緊,在貸款總量的控制下,按照貸款利率0.7倍下限執行的企業貸款項目在市場上並不多,大概只有不到10%。
銀河證券首席總裁顧問左小蕾表示,放開貸款限制在短期內不會導致金融機構下調貸款利率。目前存款利率上限並未放開,這意味著對於金融機構的定價能力依然未構成挑戰。
有人期待貸款利率下限放開可以使急需資金支援的中小企業“分得一杯羹”,但多數分析人士認為這可能是一廂情願。國泰君安首席經濟學家林採宜表示,實際上這一做法只能讓大企業或是壟斷性企業受益,中小企業融資依然困難。
她認為,一方面,大企業融資成本低,在銀行貸款上本來就享受優惠,放開下限可以讓他們得到更低利率的貸款資金;另一方面,銀行之間存在競爭,貸款風險小、安全性高的大企業是他們追逐的對象。為了爭取大企業客戶,可能會出現銀行刻意壓低貸款利率的惡性競爭,銀行由此將面臨利潤壓縮的挑戰。相對而言,小企業還款能力低、融資成本高,大型的商業銀行不願意給它們提供借貸,貸款利率下限的放寬對它們沒太大意義。
財經分析人士馬光遠也表示,銀行對小客戶本來就缺少服務,貸款利率放開會增加差異化競爭。他強調,要改善中小企業的融資狀況,肯定得在供應上做文章,應“放開民營銀行,讓中小金融機構去服務中小企業,這是最根本的問題”。
相關配套制度的改革必須跟上
不過,對於利率市場化的大趨勢而言,銀行業在本輪政策調整中也需要“未雨綢繆”。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認為,貸款利率放開之後,金融機構會更加注重市場的細分和對客戶的服務。從未來趨勢看,由於利差逐漸收窄,金融機構的業務會更多地轉向兩方面:一是從利差收入轉向非利息收入;二是在利差收入領域,從一些不太具有談判能力的領域,轉向更多具有談判能力的領域,即零售業、小微企業和“三農”領域,從而改善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服務。
對於眼下的實際影響,他強調,貸款利率最終如何變化,取決於貸款的供給總量和信貸需求者的談判能力兩方面。目前貸款總量總體偏緊,並不會導致貸款利率整體顯著波動。同時,現在雖存在下浮更低的空間,但這主要針對的是央企、地方政府和其他高信用等級的企業。
經濟學家李才元強調,當前經濟結構決定了,掌握貸款議價能力的主要還是大企業和高利潤行業,這裡面地方政府以及房地産商自然是受益主體。
“任何金融政策都改變不了銀行業嫌貧愛富的本性”,他説,即便利率市場化進程完成,利潤高且風險低的部門仍然會被銀行業追捧,那麼房地産等資源類企業以及政府壟斷型企業還會大量佔有主要的信貸資源,中小型創新型企業還是“遠水不解近渴”。
他堅持認為,扭轉當下金融困局的根本辦法不是“讓銀行拽著自己的頭髮飛起來”,而是要迅速啟動財稅改革,比如為科技類創新企業大規模減稅等。
“水往低處流,錢往高處走,只有通過調整不同板塊和産業部門的稅收和利潤空間,才能吸引和合理配置金融業資金”,他説。
浙江溫州一直是中國金融改革的實驗田。這次央行新政出臺後,溫州中小企業發展促進會會長周德文對媒體表示,利率放開意味著“金融改革破冰之旅已經啟動”,這對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將邁出堅實一步,同時對規範民間借貸行為也有重大推動作用。
不過他強調,希望政府儘快制定時間表,出臺包括存款保險制度等在內的配套改革細則,特別是要設立民營銀行,才能“門當戶對”更好地服務中小企業。
陳雨露表示,在推動利率市場化的過程中,相關配套制度的改革必須跟上。比如,要繼續加強金融市場基準利率體系建設,提高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的基準性,同時引導金融機構完善利率定價機制,增強風險定價能力。最關鍵的,要建立存款保險制度,逐步完善金融安全網,在促進優勝劣汰的過程中有效保護存款人的利益,維護金融體系的整體穩定。這些條件,顯然都不是短時間內可以具備的。
正如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所言,貸款利率下限取消,“信號意義大於實際意義”,更值得期待的是存款利率上限放開,而這“最後一步才是驚險一躍,估計還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