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財富》世界500強最新榜單于8日揭曉。榜單顯示,今年中國大陸上榜企業由去年的73家“穩步”增長至89家,中國大陸上榜企業數量連續第10年增加。
中國企業上榜500強,從絕對數量看,僅次於美國的132家;從佔比看,今年中國企業上榜世界500強已經佔比高達17.8%,而美國佔比為28.4%。中國是上榜最快的國家。1995年到2013年這18年間,中國上榜企業的數量已經增長了30多倍;世界500強排名提升最多的20家企業中,半數多來自中國,比第二名美國多出6家。
這充分證明中國企業在世界上實力和地位正在不斷提升,這得益於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的突飛猛進發展。我們應該為中國企業在世界500強榜單上的快速增加而高興,為中國企業取得如此發展成就而由衷喜悅。
但是,仔細分析世界500強中上榜中國企業結構,也反映出一些突出問題和不足。更加深入分析後,發現一些現象還確實讓人高興不起來。
今年入圍世界500強的中資企業共有89家,而民營企業僅為7家,佔比為7.87%;去年上榜中企為73家,民企為5家,佔比為6.8%。今年新上榜中國企業新增16家,其中民企僅為兩家,佔比為12.5%。而同期美國上榜企業幾乎都為私營企業。筆者始終認為,社會財富蛋糕是一定的,國企佔比過高,民企必然佔比過少。這背後是各种經濟資源、生産要素在國企和民企分配上的巨大差距甚至是嚴重不公。
民營企業是最具活力的經濟細胞,對一國經濟無論是就業還是稅收上貢獻最大。一個健全完善的市場經濟體制國度,民企應該是主力軍,經濟實力和經營成果應該佔據絕對地位和優勢。從世界500強榜單上看,中國民企尚未具備上述地位和優勢。我們雖然不能枉言得出“國進民退”結論,但世界500強中中企上榜結構確實反映出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
世界500強中中企榜單折射出中國經濟發展中一個不可忽視的現象——過度金融化。今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上,中國大陸有9家銀行上榜,佔據上榜公司利潤總額的55.2%。與此相比,美國有8家商業銀行上榜,利潤則僅為其所有上榜公司利潤的11.9%。中國上榜的9家銀行利潤佔去中國上榜89家企業利潤總額的半壁江山,足以看出中國整個經濟利潤蛋糕被銀行業攫取過多。
金融企業屬於第三産業,是服務於實體經濟、實體企業的,金融企業利潤從根本上來説來源於實體企業。如果服務於實體企業實體經濟的金融業從中攫取利潤過多,那麼,實體企業實體經濟必將經營所得就過少。這將大大挫傷實體經濟的生産積極性,使得棄實體經濟化加劇,反過來又影響金融企業利潤的持續性,使得經濟空心化加劇,最終釀造出經濟金融風險。金融本是服務於實體經濟,過度的金融化是一個值得警惕的現象。
世界500強上榜中資企業的持續性值得懷疑。從今年新上榜的16家企業看,國有資源能源包括煤炭企業佔據7家,其中山西煤炭企業佔據4家,而資源能源特別是煤炭企業黃金十年正在終結,整個行業不景氣已經到來。上榜企業生産經營不可持續性問題已經凸顯出來。
總之,在為我國企業上榜世界500強連續第10年增加而高興的同時,暴露出的一些隱憂讓人們也不無擔心。
常亮(河南 職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