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白酒”價格一落千丈 投資者被套牢

2013-07-09 13:17     來源:深圳特區報     編輯:林天泉

  中國西部國際博覽會白酒專業博覽會,吸引了多家酒企參加。 新華社資料圖片

  高端白酒市場遭遇重挫。 新華社發

  去年頻繁出現在公眾視野的白酒理財産品,正和高端白酒一樣遭遇價格“滑鐵盧”。今年以來,各地酒交所賣力吆喝的多款投資型白酒産品的凈值已經跌去了一半。

  多款“紙白酒”價格跳水超50%

  和近期不斷飆升的銀行理財産品收益率相反,同樣貼上了投資理財標簽的“紙白酒”卻行情慘澹。“紙白酒”是指按證券市場“上會-審核-路演-發行”等流程,將白酒“證券化”成投資品,“披上金融外衣”後的白酒。和股票一樣,“紙白酒”也可以在酒交所進行交易。作為一種創新型投資品,借著前幾年高端白酒價格瘋狂上漲的東風,各地酒交所也大力吆喝開賣“紙白酒”。

  但是,在塑化劑事件、三公消費限制等重重打擊下,今年白酒市場告別以往只漲不跌的神話,出現了量價齊跌的局面。隨著高端白酒市場遭遇重挫,“紙白酒”自然也無法獨善其身。

  貴州白酒交易所資訊顯示,該所發行的第一隻白酒産品“國臺珍藏2012”7月2日的最新收盤價為430.00元,相比800元/壇的認購價,浮虧幅度超過46%。

  上海國際酒業交易中心的數據則顯示,該中心迄今共發行了9隻白酒産品,3隻紅酒産品。9隻白酒産品中,有7隻的最新收盤價跌破了發行價,平均跌幅超過50%。最慘澹的是2011年發行的“國窖1573中國品味2011珍藏版”,發行價格達9000元,而最新的收盤價不到1500元。

  投資者被套牢

  “白酒市場今年上半年景氣度不好,行業利潤下滑,庫存壓力大。傳導到交易所層面,‘紙白酒’價格出現波動也是正常的。”瑞銀證券白酒行業分析師王鵬告訴記者。

  上海國際酒業交易中心副總裁陳玲清表示,最初發行的幾款“紙白酒”上市之後確實出現了價格浮虧的問題,交易所也在反思。她向記者描述了“紙白酒”剛推出時的熱鬧景象,“一下子就很熱,就像‘打新股’一樣,但一上市就開始狂拋。承銷商接了大概幾萬瓶酒後自己也沒底了,也不敢接了,這就更麻煩了,而且酒廠當時還沒有保底溢價的回購條款。”據悉,隨後上海國際酒業交易中心新增了保底回購條款以及定向配售兩項規則。

  “實際上,對於酒企來説,增加保底回購條款對它的影響也不大,這樣交易雙方的利益都能得到一定保障。”王鵬指出,對酒企而言,到酒交所發行産品是短期融資的一個好途徑,發行費用和保底回購承諾的利率加起來成本也不高,並且是企業提升品牌知名度的較好平臺。

  不過,儘管目前交易所為了穩住“紙白酒”價格,對新發行的産品新增了保底回購條款,但前期發行的多只産品出現價格暴跌後,由於交易活躍度低,無人接盤,不少投資者只能無奈被“套牢”。

  記者查閱多家酒交所的交易數據後發現,目前各酒廠發行的“紙白酒”都陷入交易冷淡期,每個白酒品牌的交易産品一半以上處於庫存狀態,不少産品甚至零交易。交易活躍度不夠,也就造成了出手變現難的尷尬局面。

  交易平臺制度建設待完善

  前兩年,白酒市場“牛氣沖天”,酒類投資品也因此受寵,在此背景下,國內相繼成立了多個白酒交易平臺。據不完全統計,2011年迄今,全國各地已經陸續建立起了10余家酒類交易所。

  但業內人士和專家認為,目前大多數交易平臺還處於“摸著石頭過河”的探索階段,投資標的的標準化、第三方評估機構的公正性以及相關的法律法規和金融配套制度都有待完善。

  一位酒企人士告訴記者,“紙白酒”無疑開闢了一條新的投資渠道,但白酒的最終功能畢竟是消費,過度金融化會助推行業泡沫,這是需要警惕的。

  王鵬指出,目前各酒類交易平臺的制度建設仍不完善。主要體現在産品標準不足,標準化缺乏權威規定,不足以支撐進一步發展的需求。另外,産品保真制度設置未經考驗,在産品稀缺性上沒有好的制度體系,監管處罰廠家違規的制度也沒有構建。

  “紙白酒增值功能的實現,一方面需要白酒企業的配合,控制收藏級白酒的産量和出廠價格;另一方面需要時間積累,尤其是保真價值可能需要持續倉儲的時間來證明。而最值得關注的稀缺性,只有通過交易平臺和酒企的持續合作才能實現雙贏。”王鵬認為,目前最大的難度在於酒企的自律,如果不能控制擴大高端産量的野蠻衝動,導致酒品稀缺性被破壞,最終交易平臺和酒企將會自食雙輸的結果。(據新華社上海7月8日電)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