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脫媒加速 銀行融資比例跌至45%

2013-06-08 09:21     來源:證券時報     編輯:雍紫薇

  官兵/漫畫

  今年前4月社會融資規模的迅猛擴張加快了金融脫媒的步伐,其他融資渠道快速搶佔銀行在社會融資規模中的份額,導致前4月人民幣貸款在社會融資規模中佔比低至45%左右,遠低於去年同期60%~70%的佔比。

  但隨著一季度大量融資過後地方融資平臺等負債率攀升,以及銀行信貸需求回升,未來銀行信貸或許能夠搶回部分地盤。

  金融脫媒加快

  今年一季度6.16萬億的社會融資規模,相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長了58.8%。更重要的是,在推動社會融資規模增長的因素中,銀行信貸的角色逐漸弱化。

  今年一季度和4月份新增人民幣信貸在社會融資規模中佔比分別僅44.8%、45.3%,遠低於2012年同期63.4%、71.1%的數據,金融脫媒加快推進。

  “主要原因是地方融資平臺、房地産等貸款受限制的行業轉向信託、委託貸款、發債等非信貸渠道融資。現在地方政府主動學習、接觸銀行以外的其他融資渠道的積極性明顯提高。”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

  不僅如此,地方融資平臺不斷通過發債置換或歸還部分存量銀行貸款。據證券時報記者了解,不少城投公司將發債募集所得資金的大部分用於置換或歸還銀行貸款,以降低融資成本,改善過去過度依賴銀行貸款的融資結構。以天津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資集團為例,該公司發行2013年第一期短期融資券所募集的50億元資金全部用於償還銀行貸款。

  寬鬆的資金環境為社會融資規模快速增長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信託、委託貸款等的高收益項目吸引了大量資金,其中包括銀行貸款資金、境外流入資金等。今年一季度委託貸款、信託貸款分別新增5235億元及8230億元,大幅超過去年一季度對應的新增規模2809億元及1721億元。

  “在利差的誘惑下,部分企業拿到銀行貸款便轉手發放高利率的委託貸款,5~10個百分點的利差唾手可得。”深圳某股份制銀行客戶經理稱。

  套利路徑客觀上放大了社會融資規模。“各種類型的套利使企業從銀行獲得的貸款資金以其他形式(如信託、委託貸款)被轉貸,導致社會融資總額被重復計算和社會融資總額增長率被高估。”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在近日發佈的一份研報中指出。

  對於今年前4個月超過1.5萬億的外匯佔款增長規模,連平認為,流入的境外資本並非只衝著存款利率差而來,應該有不少境外資金流入了回報率較高的信託等領域。

  信貸佔比或有反覆

  社會融資規模高歌猛進的同時,有效信貸需求不振給銀行信貸拖了後腿。“信貸需求不振的主因是出口增長乏力,製造業等行業需求下滑。”連平稱。

  而近期監管部門對上述其他融資渠道監管趨嚴,並對企業通過各個融資渠道的融資規模實行統一監管,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可能出現下降。

  “此外,經過1~4月的大規模融資,一些地方融資平臺和房地産企業的負債率大幅攀升,將對此類企業下一步融資形成制約。”連平稱。

  但這部分企業的融資需求並不可能全部回歸銀行信貸融資渠道。負債率提高再加上統一監管,包括銀行在內的金融機構或將更為謹慎對待此類項目。

  “根據我們對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的預測,以及我們即將發佈的財富指數,宏觀景氣指數已經出現向上的勢頭,未來製造業的需求狀況有望改善,再加上一季度融資後的項目開工,投資需求亦有望回升。”連平稱。  記者 唐曜華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