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地方債規模日益擴大,它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已成為制約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一大阻礙。
發行地方債的初衷是為了解決地方政府財政吃緊的問題。而地方政府可以根據地方人大通過的發展規劃,更加靈活地籌集資金,解決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但因為沒有嚴格的約束機制,一些地方政府過分舉債之後,形成並危及了我國的金融安全。尤其是在目前,基礎設施投資潛力收縮明顯,投資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正在降低,地方政府的償債能力也隨之減弱。
有專家認為,中國將在未來很長一段時期內處於債務擴張與債務消化賽跑的境地:假如債務擴張能夠被逐漸消化,則發生債務危機的可能性不大;反之,若債務消化的速度趕不上債務擴張的速度,則發生債務危機的可能性就很大。
而就是如此龐大的債務危機,依舊擋不住地方政府融資的高漲熱情。城鎮化的大規模建設,在“嚴把信貸和土地兩個閘門”的宏觀調控政策下被抑制的地方投資,終於迎來了一場空前的盛宴。
有數據顯示,銀行貸款約佔地方融資平臺貸款的75%,政府及平臺類相關項目是銀行資産品質面臨的最大不確定性,而不斷延期和借新還舊的地方政府銀行債務,使得相關風險始終在銀行系統內部無法消化,金融體系日益脆弱。
從目前來看,在城鎮化的大旗掩護下,地方政府的投資衝動將會更加有恃無恐。那怕是面對“巨債纏身”和財政收入下滑兩大壓力,部分地方政府依然選擇繼續“舉債度日”,用 “滾雪球”地方法繼續借債、還債,繼續保持地方的GPD增長。
監管政策的一再收緊並沒有阻擋“極度缺錢”的地方政府融資的腳步,地方政府融起資來也毫不手軟。這種過度負債的日子能撐多久,沒人能給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