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萬家基金經理被調查,債券市場接連爆出的不當利益輸送大案在業內引起軒然大波。儘管事情水落石出還有待相關部門的進一步明確,但各種猜測已經讓債市風聲鶴唳,投資者有如“驚弓之鳥”,有消息顯示,一些農信社、農商行和城商行甚至停止了債券業務。
與此同時,銀行間和交易所債市陰雲密布,跌幅不斷擴大,貨幣市場資金面同樣承壓。“再這麼下去,整個行業可能面臨一場浩劫,最終傷害的是我國債券市場的發展和實體經濟融資。”有券商人士説。
眾所週知,在國家層面的積極推動下,在人民銀行“面向機構投資者,發展場外市場”發展定位的指導下,作為我國銀行間市場最重要的子市場之一,銀行間債券市場始終保持了快速平穩健康的發展勢頭,無論從市場規模擴容、豐富産品種類,還是從支援實體經濟發展、維護金融穩定、推動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等方面都發揮了重要作用。債券市場成為實施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重要平臺,在拓寬企業和實體經濟直接融資渠道的同時,還加快了我國由間接融資向直接融資的轉變,同時也成為金融機構投融資管理和流動性管理的重要場所,推動了多層次金融市場體系的建設和完善。
然而不可否認的是,伴隨著市場的快速發展,銀行間市場也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一是發債主體信用水準不斷下移;二是參與主體差異性、多樣性進一步增加;三是市場價格波動幅度逐漸拓寬;四是市場交易規模日益加大。面對新的市場環境,由於市場參與機構的內控制度建設、市場管理者的監督制度建設相對滯後,出現了部分從業人員通過利益輸送,進行非法牟利的個別現象。
“個別違法違規案件的發生,不能否定銀行間市場對我國經濟金融領域發展的重要作用。”多位業內專家對本報記者如是強調。從全球各國金融市場的發展歷程來看,違規交易、利益輸送的問題是每個市場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出現的客觀存在,並可以通過完善制度予以防範杜絕。美國、歐洲等發達市場的管理制度和機構內控制度也是在不斷出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漸形成和完善的。
“市場監管不可能一勞永逸,監管漏洞會隨著市場發展而出現,即便是成熟市場,其監管也是一個與時俱進、不斷完善的過程。”上述商業銀行專家表示,所有銀行間市場中發生的違規交易案件,本質都是關聯交易和內幕交易。一是憑藉手中掌握的國家或公共資源,操縱價格實現利益輸送;二是通過與關聯方交易,將國家或公共機構的收益轉化為個人的不當利益。但是,這種關聯交易和內幕交易的違規行為在場內市場也普遍存在,例如股票市場中的“老鼠倉”案件等。針對這些現象,根本的解決方法是加強金融機構的內部控制,加強市場的管理和監督,加強市場的透明度建設。
從已經披露的資訊看,相關金融機構內控機制不完善,對從業人員疏于管理是造成違規事件爆發的主要因素。如果中信證券有健全與完善的內部治理結構、內控機制、風控機制等,楊輝違規的概率是否會低些呢?答案顯然是肯定的。“債市違規行為的産生,相關基金公司與券商等都有一定責任,絕不能簡單地解讀為個人問題而忽視了其存在的弊端。”有市場人士表示。
社科院金融所金融市場研究室副主任尹中立表示,雖然債券市場的整體秩序比股票市場要好很多,但上述案件也確實反映出金融機構制度上存在一些缺陷,需要加強外部的監管力度。“僅靠道德層面的約束是遠遠不夠的,金融機構健全和完善的內部治理結構和嚴格的從業人員管理制度,是從根本上防範債券交易業務中出現關聯交易和內幕交易的基礎因素。而當前亟須改變的是機構內部機制建設遠遠落後於業務發展速度的現狀。”權威專家説。
有股份制銀行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與國外成熟債市相比,國內債券市場在交易員的道德建設、認證機制、誠信違約記錄、監管統一標準、客戶的甄別機制等方面都較為欠缺。“應儘快建立利益回避制度以減少道德風險,將從業人員的社會關係登記在案,以檢查交易對手方是否存在潛在利益輸送等問題。”他還表示,由於債市機構監管主體紛繁複雜,市場管理者的監督制度建設還相對滯後,對違規者的懲處力度和威懾作用也遠遠不夠。就目前而言,公司債和企業債實行的還是審批制,意味著在債市發行中尋租的機會依然存在。堵住違規的漏洞,必須從發行環節全部實行備案制和註冊制開始。
專家普遍表示,在當前債券直接融資服務實體經濟和經濟結構轉型功能凸顯的背景下,應該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從政府監管和自律組織管理兩個層面協調推進。一方面,需要在政府層面加強監管職能協調,其中包括“一行三會”的金融監管部門以及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等經濟管理部門,避免其在市場監管中出現職能重疊、衝突或矛盾,統一監管規則。另一方面,借鑒成熟市場經驗,加強和突出銀行間債券市場的自律管理,充分協調發揮自律組織和仲介機構的功能和作用,構造起一整套監管互補和協調機制互相配合的監管體系。此外,還應該強化債券市場資訊披露和信用評級體系建設,提高犯罪成本,真正對違法者起到威懾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