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經濟區以瀋陽為中心,在半徑百公里範圍內,涵蓋了瀋陽、鞍山、撫順、本溪、營口、阜新、遼陽、鐵嶺8個省轄市。瀋陽經濟區是全國城市化水準最高的地區之一,是全國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最發達的地區之一,也是全國建立最早、規模最大、門類齊全、配套完整的重要裝備製造業和原材料工業基地。瀋陽經濟區具有天然的地理區位優勢、較為完善的工業配套體系、良好的融合發展基礎。
2010年,瀋陽經濟區獲批為國家新型工業化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後,經濟區建設與發展在金融業的大力支援下開始駛入快車道,主要表現在:一是經濟與科技實力進一步壯大,2011年瀋陽經濟區每人平均GDP實現58977元,比2008年增加21756元;二是城鎮化建設拉動投資快速增長,2011年,瀋陽經濟區38個新城新鎮累計完成固定資産投資4946億元,同比增長18%;三是新的稅源增強了財政實力,2011年,瀋陽經濟區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431.7億元,比2008年的601.8億元,增長138%,高於全省增幅7.7個百分點;四是快速優化升級了産業集群,2011年瀋陽經濟區第三産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到39%,高於全省2.3個百分點。
金融支援瀋陽國家新型工業化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建設的實踐證明,一個地區的崛起必定與金融發展水準休戚相關,不論産業轉型升級、結構調整,還是新的經濟增長極的打造,都需要金融的大力支援。但通過全面分析現狀可以發現,金融支援瀋陽經濟區的建設仍面臨一些障礙和問題。
一是金融機構獲悉經濟區建設資訊的渠道不暢。商業銀行對瀋陽經濟區新型工業化綜合配套改革的了解渠道主要來源於報紙、電視和網際網路等大眾媒體,各商業銀行缺乏對瀋陽經濟區新型工業化綜合配套改革的整體概念,因而對瀋陽經濟區發展的金融支援只是體現在支援老工業基地振興的基本層面,專門的傾斜政策和有針對性的金融支援措施也就無從談起。
二是對進一步加強金融合作的認識有待深化。從地方政府部門看,其對資金要素流動的本位觀念強,歡迎和支援外埠資金的流入和投資本地項目,反對資金流出和外埠項目投資,忽視金融資源在中部城市群經濟區內的整合運用。從地市金融機構看,業務上的自閉觀念深,過度依賴縱向金融業務合作,忽視跨區域項目融資、銀團貸款、內部評級、票據和拆借業務等方面的橫向金融服務合作。從企業看,對中部城市群經濟區産業整合認識不足,更多的是"等靠"中部城市群經濟區發展所需的扶持政策,缺乏適應經濟區産業發展規劃的項目整合的主動意識,難以形成適應因産業整合、經濟合作引來的優質客戶和優質項目的融資需求。
三是金融創新服務與地區經濟發展不相適應。跨行政區劃的經濟合作發展,需要配套的跨區域金融服務支撐,瀋陽經濟區發展也是如此。從遼寧省跨區域服務建設條件看,還存在著有待改進和完善的地方:一是跨地區結算渠道暢通程度不夠,清算時間長,企業清算成本高;二是跨區域的金融産品和工具不足,金融創新滯後;三是金融産品賴以存在和流通的信用環境差,直接降低了金融服務和産品的利潤水準和市場空間,提高了金融服務和産品的成本;四是金融子部門之間的聯動效應差、效率低下,制約了金融體系的整體效率;五是銀行、證券和保險機構業務開展仍以行政區域劃分為主,這種地區分治的金融管理模式阻礙了資金的快速流動,削弱了金融資源在區域之間的優化配置。
四是經濟區自身的金融服務水準有待進一步提高。金融産品和服務支援仍過度依賴信貸等傳統的間接融資業務,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結構不合理,單靠間接融資難以滿足遼寧中部城市群經濟區發展的巨大融資需求。另外,銀行機構金融創新産品、投資銀行及信託保險業務等支援尚顯不足,借助現代電子技術拓展金融的電子化、網路化程度比較低,且傳統的業務領域也缺乏與産業跨區域整合配套的金融服務系列産品。
為加快金融服務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推進現代化金融服務系統發展,促進金融産品和服務方式創新,大力提高社會資金運轉效率,助推瀋陽經濟區這一國家新型工業化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建設與發展,金融業必需做好以下五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堅決貫徹金融宏觀調控政策,強化針對性、靈活性和前瞻性。
密切跟蹤全省經濟金融形勢發展變化情況,把握好政策的力度和節奏,適時適度進行預調微調。加強信貸政策與産業政策的協調配合,引導全省金融機構優化信貸結構,保證全省重點在建、續建項目的資金需要,重點支援符合産業政策的中小企業、“三農”及民生工程尤其是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充分發揮信貸政策的結構調整作用,助推遼寧老工業基地産業升級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進一步加大金融對瀋陽經濟區規劃的支援力度。借鑒長三角地區相關省市制定的《推進長江三角洲地區金融協調發展,支援區域經濟一體化框架協議》,研究建立符合東北地區實際的經濟金融協調機制。
第二,加強金融風險防範,營造協調、健康、穩定的金融發展環境。
豐富金融穩定評估手段,全面開展金融機構現場評估,提高地方法人金融機構競爭力,為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培育良好的微觀金融主體。進一步探索將宏觀審慎政策框架運用於地方金融管理的有效途徑,提高防範和化解區域性金融風險的能力和水準。推動金融管理與金融服務融合發展,將金融管理有效寓于金融服務之中,切實加強對微觀金融主體的評估和檢查,規範金融機構的經營行為。深入開展金融機構現場評估和檢查,做好“兩綜合、兩管理”和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促進金融機構穩健經營,提高風險防範和處置能力。
第三,加快信用體系建設,營造誠實、守信、公平的金融生態環境。
繼續大力改善全省金融生態環境,力爭使遼寧成為“外資內流、南資北流”的重要聚集地繼續完善中小企業和農村信用體系,在部分地區開展中小企業和農村信用體系實驗區建設。試點推進銀行和保險信用資訊共用,逐步實現省內銀行、證券、保險和外匯等機構資訊的共用。與相關部門密切配合,加大徵信資訊採集力度,擴大徵信産品應用範圍。除在信貸審批、貸後管理等金融領域外,逐步將信用産品應用到政府項目審批、集中採購、項目招投標等經濟領域,探索建立“守信激勵、失信懲戒”的社會信用機制。加快徵信系統建設,緊緊依靠政府部門,依託人民銀行信貸登記諮詢系統資訊平臺,加快完善徵信系統的建設,把經濟區內每個企業、每個項目、每個公民的資信情況全部納入資訊化管理,並建立起信用等級、查詢和借款制度,把資信情況在金融機構透明、公開、為金融部門的信貸服務提供可靠和快捷的服務。建立健全區域一體化形式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可以在這方面採取突破性措施安排,主要是採取同城化的無壁壘的區域信用擔保模式。也應當有經濟區牽頭的組織機構形式,主要是整合區域內部的擔保資源,統一準入、運營、退出標準,提高效率。
第四,充分發揮區域金融中心在吸引資金、提升金融運作效率的作用。
金融仲介規模和功能的發展和完善不僅促進了經濟中的資本形成,而且刺激了全要素生産力的發展和長期經濟增長。一個好的金融體系可以減少資訊和交易成本,進而影響儲蓄率、投資決策、技術投資、技術創新和長期經濟增長。區域金融中心具有吸引和輻射性。在區域金融形成和發展過程中,金融中心(城市)發揮著核心作用,它的吸引與輻射功能的大小是影響金融中心吸引範圍和層次地位的重要因素,也是引起金融資源空間流動和區域金融結構變化的最重要力量。同時,地方性金融機構對區域經濟發展,具有更加明顯的支援傾向和推動作用。瀋陽是東北最大的中心城市,是遼寧省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是東北金融行政管理中心,也是裝備製造中心,區位便利優勢明顯,經濟輻射範圍廣。以瀋陽為核心與周邊城市共同構成了一個遼寧中部城市群,形成大瀋陽經濟區。在金融中心主要影響因素中,經濟區位便利度的貢獻彈性較大,瀋陽優勢明顯,更具潛力,有條件成為東北産業金融中心。
第五,大力提倡融資方式創新,鼓勵發行企業債、設立産業投資基金。
從區域老工業基地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需要,必然有許多投資規模巨大、週期相對較長、資金回籠慢的重點項目建設,而目前的經濟主體多數不具備規範的融資條件,而單一的金融機構也因監管比例要求難以滿足其直接融資的需求。一方面,可以通過合理運用銀團貸款,設立産業投資基金來滿足部分項目的融資需求。可以建立支援裝備製造業振興的産業基金,採用銀行投資于基金,基金再投資于産業的操作模式。基金的來源將以國家開發銀行為主,其餘部分以社會融資補充,由國家開發銀行搭建起一個裝備製造業投資平臺,基金主要用於一些重要技術領域和重大開發項目的補助以及高精尖産品生産環節的流動資金貸款貼息;也可以設立重大裝備研製風險基金,用於支援因産品生産週期過長而帶來的流動性資金不足的企業。
另一方面,要加快融資方式創新,鼓勵發行企業債,豐富企業的融資渠道,降低企業融資成本,使企業快速獲得資金。要改革現行企業債券的管理模式,逐步放鬆企業債券發行的行政管制,實現由審批制向註冊制的轉變;要創新企業債擔保方式,可以考慮由合格的擔保機構或由企業間相互擔保替代銀行擔保;對於無法找到擔保的企業,也可以考慮在對債券發行總額有效控制的前提下,標明風險級別,適當提高債券利率,由投資者自行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