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億元之後 銀行能否對“釣魚”做更多防範

2012-12-04 10:33     來源:金融時報     編輯:范樂

  實際上,境外網購平臺是“釣魚”的多發區,因為外幣交易的手續相對簡單,網友對網店資質也不熟悉,風險系數相對較高。前不久,任女士便遭遇了一場“境外網購”陷阱:任女士在某境外網購平臺看中了一款知名品牌的鞋子,款式新穎、價格優惠,便不假思索使用信用卡網上支付功能買下了該商品,誰料該網購平臺竟是“釣魚網站”。如何保障境外網購安全可靠,是許多喜歡“海淘”、海外代購的網友最關心的問題。

  面對日益多發的網購安全問題,銀行端在驗證手段上早就採取了措施。以興業銀行為例,其針對海外購物與維薩、萬事達卡等公司,早在2008年就聯合推出了信用卡網上支付安全驗證服務,簡稱3D驗證系統。持有帶有“VISA”或“Mastercard”標識的興業銀行信用卡客戶,通過“3D驗證”連結進行相關安全設置,就能安全、放心地完成境外網購的線上交易。

  據了解,目前已有不少銀行推出了3D驗證。該服務適用於維薩及萬事達卡信用卡持卡人,認證範圍為參與3D驗證服務的網上商戶。此舉能夠有效防止客戶的信用卡資訊被“釣魚網站”截獲,被不法分子盜用。當然,客戶可根據需要隨時登錄信用卡網站查看或修改個性化資訊。同時,客戶在加入3D驗證服務的境外商戶支付消費時,必須輸入動態短信密碼方能完成交易。比起傳統的無密碼交易模式,動態短信密碼驗證安全防護級別更高,驗證方式也非常簡便。銀行通過向客戶登記的手機號碼發送隨機短信密碼,核實客戶身份,為信用卡線上交易提供安全保障。

  儘管目前銀行對消費者網購已提供了相應的安全保障,但記者認為,為增強消費者網購安全的信心,銀行還可以做得更多。比如,隨著手機銀行業務的發展,目前已經可以實現手機端簽約並完成信用卡的跨行還款業務。銀行可以將類似3D驗證的篩選程式加入到手機銀行客戶端支付環節,提示用戶將要付款的賬戶是否存在不良信用記錄。同時,在手機銀行客戶端下,銀行很大程度跨過了終端設備安全的環節,可以與短信驗證碼一起保障客戶避免誤入“釣魚陷阱”。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面對蓬勃發展的網路購物市場,以及消費者對支付安全的期待,無論是電商企業、支付公司還是銀行,要做的工作還很多。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