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中小企業“不斷開拓新的藍海”
儘管周紀安笑言擔保業是與典當、租賃、小貸等非銀機構一樣同處於金融金字塔的底端,但他也認為擔保公司是處於“金融一線”,與實體經濟發展密切相關的,擔保公司應當成為中小企業發展的夥伴,在經濟下行的時期扮演雪中送炭的角色。
周紀安對中小企業擔保市場前景很樂觀。“直接融資比例是在不斷提高,但這恰恰是給中合擔保提供了機會——比如中小企業集合債的大發展,做這種擔保業務有個前提,需要強大的資金實力和風險控制能力,而這正是中合擔保的優勢所在。中合擔保將為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等生存發展困境,夯實實體經濟根基作出應有的貢獻。”此外,像摩根大通、西門子等著名的跨國公司紛紛投入鉅資成為中合擔保的股東,以及公司“3A”評級無疑都為中合擔保贏得市場提供了足夠支撐。在周紀安看來,大企業客戶的議價能力遠強于小企業,所以中小企業擔保業務的利潤率不見得低。中小企業擔保業務的成本尤其是篩選成本比較高,對於風控體系,公司考慮從流程式控制制、量化模型和風險資本測算與配置三個層次進行。
“之前擔保市場主要集中于成長型企業,隨著資本實力、人力資源的壯大以及經驗的累積,我們自身擔保能力不斷增強,能夠服務更多更大規模的企業。”段宏偉將之稱為值得去開拓的“藍海”,他認為,在擔保行業的競爭中人才、資本實力、風險管控能力一個都不能少。“尤其是人才,一支經過市場鍛鍊出來的人才隊伍是最重要的。資本實力需要與人的能力相對應,風險管控能力也更多的體現在人的能力上。沒有人才,資本不能發揮最大效率、風險也無法有效防控。這個行業的競爭,需要既有良好的專業背景,也具有一定經驗的人才。”
談到銀行與擔保公司競爭的問題,段宏偉坦言當前確實碰到銀行與擔保公司競爭優質客戶的現實問題,但這同樣符合市場規律。如果企業具備直接從銀行融資的條件,可以降低成本,這是理性的選擇。面對競爭,擔保公司要主動有所作為,作出調整。隨著一些新的風險控制技術的引入,中關村擔保要將客戶下沉,針對小微企業提供更多服務。並從提高效率、擴大擔保覆蓋面出發,面向小微企業進行一些産品和服務模式上的創新。
據悉,部分擔保公司除了傳統的融資性擔保,還介入了私募債、中小企業集合票據、信託等業務,逐步實現業務多元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