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服務問題間接導致存款流失

2012-02-06 14:00     來源:廣州日報     編輯:范樂

  廣州一家服裝企業經理李先生則向記者表示,“銀行的收費迫使他轉移存款。”李先生表示,例如受託支付業務,如果企業申請100萬元的額度,其實就生意而言,一筆錢最多就用20萬元。 企業主每次需要錢都要跑到銀行,由於銀行手續繁雜費用高昂,他乾脆把100萬元一次性提出來。除了企業實際使用的20萬元以外,餘下的金額就採用別的方式賺取利潤,這變相導致民間拆借局面形成。

  這種做法也是業內非常普遍,業內人士向記者投訴認為,“銀行的交易成本太高是民間拆借氾濫的導火索之一。”

  探因:

  行業競爭仍不充分是關鍵

  目前,金融環境導致中小、小微企業融資難已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分析認為,監管層應該在合理管控風險的前提下引入多元多層次競爭提高銀行服務水準。同時這將有助於銀行改變其“利潤高得不好意思”服務卻嚴重滯後的負面形象。

  銀監會主席尚福林在“中國銀監會2011年第四次經濟金融形勢通報分析會”上強調,各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在鞏固已有成績的基礎上繼續堅持改革創新,進一步完善內控制度,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更好服務實體經濟,為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尚福林説,銀行業金融機構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敏銳準確把握經濟走勢出現的趨勢性變化,進一步增強使命感、危機感和執行力,繼續做好2011年以來部署的各項重點風險防範工作,並根據新形勢新要求,科學謀劃銀行下一階段的經營戰略和目標,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切實提高服務水準。

  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對記者表示,擺在中國銀行業面前的,除了利率市場化改革,降低市場準入門檻正是極為重要的一環。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進程中,也要進一步降低市場的準入門檻,特別是發展一些中小微型的金融機構,它們會使得銀行自身的經營更為充分,“暴利”也能得到緩解,更重要的是他在服務中小企業上,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上,帶來的貢獻也會是非常大的。

  澳新銀行大中華區市場研究總監劉利剛對本報記者表示,未來5年上市股份制銀行依然是企業,這些銀行承擔著為中國經濟發展轉型以及結構調整的責任,要遠遠大於為股東創造的中短期投資收益。  (文/記者 王亮 )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