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3日 星期二 21:05:58

“負利率”催生理財熱 上市公司競相“砸錢”

2011-08-25 09:19     來源:中國證券報     編輯:王思羽

  理財收益扮靚業績

  隨著大量資金涌向理財産品,理財收益自然不是小數目。目前銀行理財産品的平均年化收益率在5%-7.5%之間,按照今年以來約200億元的理財資金規模測算,上市公司的“副業”年收益有望達到10億元左右。當然,部分公司披露的僅是理財計劃額度,這些公司理財收益存在較大不確定性。從財務角度來看,這些理財收益如果到期,將確認投資收益;如未到期,也可以調整公允價值。因此,理財收益都有助於提振上市公司業績。

  從剛剛披露的半年報來看,理財收入給上市公司帶來了不少的“實惠”。統計顯示,在上半年有理財行為的26家公司中,已有18家發佈了中期報告,16家公司實現了投資凈收益,合計金額為1.64億元。

  中衛國脈是最典型例子,由於重組進展不順,現有業務難以擺脫困境,公司2011年一季度虧損269.09萬元,而上半年凈利潤虧損額為268.36萬元。也就是説,公司第二季度實現了扭虧,而主要原因就是理財收益。今年上半年中衛國脈先後使用5億元購買理財産品,財務報告顯示實現投資凈收益共計1117.14萬元,借助這些“橫財”,公司業績有了好轉跡象。

  除中衛國脈之外,拿出40億元投資理財的海螺水泥也收穫頗豐,半年報顯示公司投資凈收益達8772.90萬元。

  為何上市公司對涉足理財産品樂此不疲呢?市場人士指出,由於通脹不斷走高,在成本壓力下,上市公司經營利潤率下滑,擴大生産意願不足。隨著基準利率升高,理財産品收益率不斷上行,這無疑助推了上市公司理財行為的增多。(記者 劉興龍)

   

共 2 頁  首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尾頁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2010
庚寅年
5 月 13 日 星期二
 請調整您的電腦日期!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