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我國及時靈活調整了宏觀調控政策,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為我國經濟的平穩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此次實施的積極財政政策不僅大幅增加了支出,在減收方面推行了一系列結構性減稅政策,在保增長的同時,我國的財政收支也面臨著很大的壓力。我國能否完成預算安排中財政收入增長8%的目標?積極的財政政策效果如何?未來是否會作出調整?針對這些問題,記者採訪了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白景明研究員。
主持人: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我國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在保增長的同時,財政收入也付出了一定的代價,這種代價的付出是值得的。從今年1月至5月的數據來看,我國財政收入呈現下滑的局面,然而,5月份全國財政收入同比增長4.8%,結束了今年以來財政收入持續數月負增長的局面。您預計我國上半年財政收支會是何種情況,是否能完成8%的財政收入增長目標?
白景明:財政收入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稅收,一部分是非稅收入。今年前4個月,我國財政收入是負增長,特別是稅收下降的幅度比較大。今年5月份,財政收入出現了變化,財政收入轉為正數,這主要在於非稅收入的增長加快。財政部公佈的5月份數據顯示,非稅收入同比增長1.3倍。
今年上半年的財政收入狀況,雖然不會像去年那樣出現高增長的局面,但是會出現逐步扭轉下滑的趨勢和逐步向好的情況。這主要是由於我國經濟面出現的積極現象所決定的。隨著我國經濟形勢的好轉,下半年我國的財政收入會逐漸轉好。
主持人:積極的財政政策實施的效果如何?目前效果是否已經顯現?表現在哪些方面?
白景明:從去年第四季度以來執行的積極的財政政策,效果是顯著的。我認為效果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第一,財政支出加大的效果明顯。從財政的角度來看,我國投資的力度不斷加大,而且公共投資的數量增加將會直接帶動全社會的投資。按照我國制定的投資規劃,投資流向包括廉租房在內的民生領域、基礎設施領域以及各項産業,這些投資促進了相關行業的發展,同時也會拉動民間投資。比如投資鐵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會帶動水泥、鋼材等這些行業的發展,也會使得人們對這些行業發展的預期看好。從去年第四季度開始,包括向鐵路等基礎設施的投資到目前已經投入大約5000多億元。同時,這段時期,民間投資也在增長。我國固定資産投資的高速增長,與政府政策密切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