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連奎:治理影子銀行須從調整貨幣政策開始

2013-03-26 10:19     來源:經濟新聞     編輯:范樂

  雖然各國影子銀行的組織形式有所區別,但一般都認為影子銀行是指游離于銀行監管體系之外、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和監管套利等問題的信用仲介體系。

  中國影子銀行在2012年托起了融資的半邊天,可以説沒有影子銀行就沒有今天經濟的復蘇。在銀行金融仲介功能弱化之時,影子銀行承擔著為實體經濟輸送流動性的功能。影子銀行大行其道,是錯誤貨幣政策導致的怪象。

  首先,2010年起,中國的貨幣政策進入了量化收縮階段,政府通過信貸額度來管理宏觀環境,迫使銀行將這些客戶推向非常規銀行。企業為防止破産、地方政府為防止工程爛尾,大量利用非貸款融資形式,導致影子銀行規模龐大。影子銀行一騎絕塵,增速遠遠超過貸款增速。

  影子銀行出現的第二個原因是金融機構的監管套利。為了擴大規模獲取超額利潤,銀行有著很強的動力進行監管套利。

  再者,利潤追逐誘導銀行轉向更有利可圖的産品,哪怕承受更多的隱含風險也在所不辭。影子銀行雖然有一定作用,但絕對不能高估,因為影子銀行畢竟屬於企業融資的“二渠道”,而不是“主渠道”,作用儘管很大,但也不能太高估,另外還有影子銀行融資還有兩大缺陷,那就是“亂”和“貴”。

  中國的影子銀行,多涉及結構性産品,證券組成複雜,透明度低,缺少監管,而且不少與土地或土地擔保有關。此外,銀行買入企業債券等中長期債券,再以較短的年期將證券分拆,賣給零售投資者。期限錯配、風險錯配比較明顯,一旦由於什麼原因資金流入放緩,銀行勢必面臨流動性的困難。

  銀行的“資金池”理財産品,銀行採取“發新償舊”來滿足到期兌付,本類似于“龐氏騙局”。在發達國家,最大的影子銀行玩家通常是對衝基金、風險投資以及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而在中國,影子銀行通常表現為理財産品、地下金融和表外借貸的形式。

  但是影子銀行具有順週期的特點,它能放大一些問題:當市場有樂觀情緒時,它會放大這種樂觀情緒,增加杠桿率,使得信貸增量變得更加不可控制;但當人們失去了信心,它也會加重這種情緒,促使大家趕緊把錢撤出市場,使得系統崩潰的可能性大大上升。

  目前研究機構主要根據參與主體的不同,將影子銀行劃分為三類,即銀行、非銀行金融機構和非金融機構。在龐雜的影子銀行體系中,銀信合作類影子銀行業務發展最快,潛在的系統性金融風險也最大。信託公司通常處在這些新型資金流動的中心,運營在正規銀行體系與影子銀行體系交匯的陰暗領域。信託公司主要為兩類客戶服務:需要資金的私營企業以及資金充裕尋求更高回報率的家庭。

  影子銀行的第二個特點是“貴”,目前中國存款準備金率水準,屬於史上最高,收縮貨幣必然導致貨幣價格增高,普通的貸款滿足不了銀行的盈利需求,於是各種變相的高利貸就産生了,但是真正融到資的人也不見得有還款的能力,僅僅是救急而已。

  在存款準備金率高企的情況下,影子銀行所導致的表外業務,一定程度上抵消了高存款準備金率的影響,但是正規渠道的存款仍然非常高,因此影子銀行根本就緩解不了融資的問題,只能加大融資成本而已,影子銀行並非金融創新,也不具備任何的創新意義,只是史上最嚴重貨幣緊縮情況下的金融扭曲而已,這種扭曲導致了太多的金融亂象和風險,而要治理這樣的扭曲,還必須從調整貨幣政策開始,監管只治標,不治本。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