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豐慧:對影子銀行監管不能留死角

2012-11-19 09:11     來源:經濟參考報     編輯:范樂

  央行行長周小川在十八大記者招待會上説,最近國際上有些媒體對中國的影子銀行議論得比較多。中國也像其他許多國家一樣,會有影子銀行,但是我們影子銀行的性質和規模實際上要比本次金融危機中在發達國家中所暴露出來的影子銀行的業務,從規模到問題來講都要小得多。

  影子銀行是美國次貸危機爆發之後所出現的一個重要金融學概念。它是通過銀行貸款證券化進行信用無限擴張的一種方式。這種方式的核心是把傳統的銀行信貸關係演變為隱藏在證券化中的信貸關係。這種信貸關係看上去像傳統銀行但僅是行使傳統銀行的功能而沒有傳統銀行的組織機構,即類似一個“影子銀行”體系存在。

  在中國影子銀行沒有一個完整、統一和準確的定義。一般表現為,銀信合作理財、地下錢莊、小額貸款公司、典當行、民間金融、私募投資、對衝基金等非銀行金融機構貸款。

  不過,國外影子銀行一般是金融創新的産物。這種創新往往針對的是金融的嚴格監管,目的在於逃避或者説規避監管,即:影子銀行往往躲在金融監管之外,不受金融監管。

  我國影子銀行的概念、範圍都與美國為代表的國際影子銀行定性有一定出入,最大的出入是在監管上。銀監會主席尚福林在十八大上回答記者關於影子銀行問題時説,信託産品、理財産品,實際上都在銀監會的監管範圍之內。但是也確實存在游離于正規監管機構之外的影子銀行,比如:擔保公司、小額貸款公司等一部分民間發起的非銀行金融機構。這些機構主要是沒有納入央行、銀監會等正規金融監管職責之內,而是由地方政府確定的監管部門進行監管。而金融監管是一個專業性很強的工作,讓非專業的地方政府監管必然形同虛設、流於形式。這是近兩年小額貸款公司、擔保公司、高利貸、地下錢莊氾濫、風險凸顯的根本原因。主要還是對影子銀行監管存在死角。

  我國影子銀行這幾年得以迅猛發展,一定程度上是被過於死板的金融體系“逼迫”的。由於正規金融機構特別是正規銀行體制機制存在嚴重問題和缺陷,使得整個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企業在銀行貸款融資十分困難。在這種情況下,傳統銀行對有些服務是不太容易提供的,這就造就了其他多樣化金融服務的産生。這幾年非銀行金融機構提供的社會融資規模大幅度提高。

  我國今年前三個季度社會融資規模為11.73萬億元,其中人民幣貸款增加6.72萬億元,佔社會總融資規模的57%,其他渠道融資高達5.01萬億元,佔43%。信託等非銀行金融機構和民間借貸等融資比例都在增長。金融脫媒化現象越來越嚴重,影子銀行業務在快速膨脹。如果監管跟不上,那麼,影子銀行不排除引發我國金融的系統性風險。

  因此,諸如小額貸款公司、高利貸、擔保公司以及游離于監管、帶有金融期貨性質的各類交易所,一定要儘快納入到正規監管機構的監管職責以內,對影子銀行的監管決不能留下死角。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