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績變臉,通常涵蓋兩個方面——變好或變壞。半年報披露完畢,廬山真面目露出,變好者沐浴著來自四面八方的讚譽,喜氣洋洋;變壞者則不得不面對尷尬,破帽遮顏人前過,冰火兩重天。
除了這兩種截然不同的狀態,有沒有第三種狀態存在,筆者認為這個是毫無疑問的。少數公司通過粉飾、甚至造假,使得公司業績玩轉在股掌之間,他們對於“尷尬”是冷漠的、對於投資者的指責是置若罔聞的,對於“不明事理”的來自投資者的掌聲,他們也許是在偷偷竊笑。
毋庸置疑,某些上市公司出現業績“變臉”是有難言之隱的。在347家創業板上市公司中,虧損的有9家,光伏行業成重災區。這主要由於光伏産品技術和需求“兩頭在外”,海外需求急劇萎縮,又屋漏偏遭連夜雨,遭遇“雙反”,再加上行業內部發展失衡,惡性競爭嚴重,在“量減利減”的窘境中,少數上市公司出現行業性虧損,對於這樣的業績變臉,不應該一棍子打死,是應該抱有同情和理解的。
從宏觀來看,受歐債危機影響,存在“特殊情況”的公司還不在少數。“變臉王”珈偉股份,主要原因是外單依存度比較高,諸如鋼鐵行業,也存在揮之不去的痛。
把業績變臉的理由刨根問底,一一放到臺面上,就容易把上市公司一目了然,就容易把“冷漠”和“竊笑”背後的神秘一一挖掘出來,投資者自然可以避免掉入陷阱,監管層自然也可以順藤摸瓜,給操縱者以必要的懲處。
證監會投資者保護局日前表示,證監會非常關注上市公司“業績變臉”及仲介機構不盡責履職的問題。對公司上市後“業績變臉”背後涉及的財務造假、利潤操縱、虛假披露及保薦機構“薦而不保”等違法違規行為,一經發現,證監會必將依法查處,涉嫌犯罪的將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其刑事責任。
操縱業績變臉,實質上就是欺詐,對於這樣的欺詐是不能容忍的,監管層的嚴加監管,也必將使得操縱業績變臉者成過街老鼠。綠大地欺詐上市,並且之後在資本市場造假也是肆無忌憚,但最終也未能避免應有的懲罰,值得那些走鋼絲,還在大膽玩轉變臉者深思。
在業績變臉的公司中,有無發行人對招股説明書等進行包裝粉飾,矇混監管部門的獲得IPO審核之外,還貪心希望以更高的價格發行超募的,有無希望業績粉飾獲得再融資需求的,有無其他不可告人的特別的目的的。對這些業績變臉的公司,就應高提高警惕了。
一一排查之後,對涉案者給以應有的處罰,堅決打擊和懲處發行人造假違規、粉飾業績、惡意隱瞞以及仲介機構合謀造假、人情報價、捧場抬價等誤導投資者的行為。如此,上市公司業績“變臉”現象才有可能得到應有的改觀。
如此,那些“竊笑”者也就再也笑不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