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上海4月10日電(記者陳雲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9日在上海出席第二屆申銀萬國衍生品論壇時表示,作為在全球金融危機中經受過極端“壓力測試”的場內基礎衍生品,股指期貨上市將為投資者提供方便高效的避險工具,同時將有效改變目前金融産品同質化的局面,開啟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一個新起點。
“在金融危機中,股指期貨穩定市場、管理風險的作用得到了充分展示。”巴曙松説,根據對30個市場從美國次貸危機爆發以後的跌幅統計,22個推出股指期貨的國家,股票現貨平均跌幅為46.91%,而8個沒有推出股指期貨的國家,現貨指數平均跌幅高達63.15%,表明股指期貨在金融危機中成功將股票市場系統性風險進行了轉移和再分配。
巴曙松認為,股指期貨上市為投資者提供了避險的工具,並不會改變股票指數現貨市場的運作趨勢,但是長期將會影響中國金融市場的結構。作為重要的資産配置工具,股指期貨上市後,機構投資者將進一步深入發展,金融産品設計也將更為豐富,從而為基金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契機。“目前,儘管國內的基金投資策略較多,但實際上同質化仍較為嚴重,客觀上沒有做空工具的基金反而成為助漲助跌的不穩定因素,但引入股市期貨後,基金産品的設計將逐漸轉向對風格的挖掘,産品線也面臨重大轉型。”巴曙松説。
而對於目前較為嚴格的適當性制度和參與條件,巴曙松表示,股指期貨的制度設計採取的是高標準、穩起步的原則,對投資者適用適當性的制度,其核心理念仍是將合適的産品銷售給合適的投資者,市場應該給予充分的耐心和理解。
與此同時,由於機構參與股指期貨很可能大量採用程式化交易,從而將會增加市場的交易頻率,巴曙松説,程式化交易對市場帶來的影響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