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斌認為,總體而言, 4萬億投資的效果不錯,目前工業産值、採購經理人指數等指標在復蘇,但是CPI、PPI以及企業利潤等指標仍然不容樂觀。
他説,繼續靠投資拉動,就會造成産能過剩,直接導致不良貸款或企業破産,資金未能流入實體經濟,造成股市和樓市新的資産價格壓力,都不利於中國經濟長期發展。因此他建議,政府要轉變思路,重點考量消費政策,想盡辦法提升中國居民消費率。目前,美國和日本的居民消費率佔GDP的比重大約是65%-70%,而中國2008年居民消費佔GDP的比重只有35%左右。
夏斌認為,只有消費上去了,才能從根本上、結構上改變自身經濟迴圈的這種過程。他建議,有關部門要從長遠的角度看中國經濟發展的趨勢,想盡辦法,刺激居民消費,才能使得中國經濟實現長期穩定發展。
此外,他認為近年來中國企業越來越多地充當跨國並購的主角是中國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而金融危機正好提供了這一契機,政府應該出臺多項政策鼓勵中國走出去,且“走得好”。“支援中國企業走出去,和國家金融安全並不矛盾。”他説。
夏斌認為,從長期戰略發展角度看,環境和資源問題已經成為中國經濟未來發展的挑戰,中國需要贏得全球市場的定價權和話語權。同時,中國外匯儲備高企,但中國對外投資佔全球對外投資的比例仍然很低,和日本、德國、美國不可同日而語。他建議,除了提供並購融資方面的政策,還要給企業提供恰當的資訊渠道,包括各國的法規,商業習慣和文化。(記者 鄭曉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