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專家:松銀根之外還應改善貸款結構

2009-04-14 15:13     來源:新京報     編輯:肖燕
  對於貨幣政策與實體經濟的關係,一個形象的比喻是“韁繩與奔馬”的關係,馬跑得快了,拉緊韁繩就能停下來,但馬跑慢了,放鬆韁繩卻難以立即奏效,還需要“胡蘿蔔加大棒”的支援,其中,財政政策、産業政策作為“大棒”來刺激馬的前進,而企業和居民的資金需求,則是吸引奔馬路徑穩定的“胡蘿蔔”。

  日前據統計,3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1.89萬億元,而一季度人民幣新增貸款已達4.58萬億元,超過往年全年新增貸款金額,如果以5萬億的全年目標來估算,目前新增信貸已完成90%以上的指標。央行也表示將繼續執行寬鬆的政策(據4月13日《新京報》)。

  然而,雖然看到了信貸高增長與經濟回暖的聯繫,但多數人還沒有考慮到,如果失去了“胡蘿蔔”的有效指引,那麼寬鬆的“韁繩”就可能帶來狂奔而迷失方向的“亂馬”。

  就3月份信貸增長的結構來看,短期貸款佔比有所增加,這確實意味著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在陸續得到滿足。但中長期貸款仍佔企業新增貸款的一半,説明貸款更多流入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受惠的也多是大企業。另外,國家統計局公佈的3月份PMI(採購經理人指數)與里昂證券的數據出現“打架”:前者表明瞭經濟擴張趨勢,後者則截然相反。有一種解釋就是國家統計局的樣本是大企業,而里昂證券統計的是小企業。就此角度看,或許這反映了本輪財政金融刺激計劃使大企業趨於穩定,而小企業由於“受惠有限”,狀況仍然波動較大。

  經濟學理論和實踐都告訴我們,小企業是各國解決就業的主力軍,而擴大內需保增長的根本目的就是防止失業率上升,那麼為了保持經濟“快馬”的正確方向,未來在繼續放鬆信貸“韁繩”的同時,就有必要把“胡蘿蔔”換成眾多的小企業。

  再就是從當前我國金融資源的佈局來看,農村領域的金融“缺血”越來越明顯,即使在前幾年“流動性過剩”時期,這一現象也沒有好轉。在擴大內需的背景下,信貸資金供給雖然大幅增加,但對“三農”的支援比重仍然有限。這可以從一個側面來看:據統計,在今年1到2月份的城鎮國定資産投資結構中,農業投資雖然比去年同期的0.7%有所提高,但仍只有1.1%,大量投資仍然涌向製造業、建築業、交通運輸等領域。對此,在流動性充足並且將持續的情況下,應該想辦法使寬鬆的信貸“韁繩”給“三農”也多享受一些,從而跳出農村金融不斷萎縮的怪圈。

  此外,從以人為本的角度來看,保增長的根本目的還是為了防止居民福利的大幅下滑。對此,財政金融政策的支援更要體現在消費方面。具體從銀行信貸來看,信貸是推動消費增長的重要因素,消費水準高低與信貸支援往往呈現正相關。去年下半年以來,隨著環境變化,特別是房地産市場調整使住房消費貸款驟降,我國居民戶貸款較去年上半年萎縮明顯,這也使近幾年較好的消費增長勢頭蒙上陰影。今年3月,央行和銀監會聯合發文要求銀行扶持汽車、住房、家電、教育、旅遊等與民生密切相關産業的信貸消費,但是,要真正提高面向居民的信貸支援,不僅需要銀行的主動性,也要政府為居民在保障等方面創造其他外部條件,這樣才可讓居民放心消費。

  只有充分考慮到上述諸因素,放鬆貨幣政策“韁繩”,“經濟快馬”才能實現長期與短期利益的平衡。(楊濤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貨幣理論與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