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應成為負擔得起的可持續解決方案的主要出口國

2009-03-18 10:38     來源:新京報     編輯:肖燕
    據《財經》報道,中國參與氣候變化國際談判代表3月16日在華盛頓表示,發達國家應當為他們進口的産品在中國生産而産生的溫室氣體排放“埋單”。

    金融危機下,對中國製造的依賴的確不應為可持續發展拖後腿。雖然科學家們一致同意21世紀的經濟必須是資源高效型的,但仍有多數國家提出增加在傳統工業和設施上的投資以應對當前的金融危機。這樣做即使短期內可增加就業,但這類投資如果持續下去將加速對地球的破壞,國家之間也會因對有限自然資源的爭奪而産生衝突。中國必須避免這類飲鴆止渴的做法。

    應對金融危機,在擴大內需、促進就業的同時,應採取措施幫助富裕階層形成資源高效型的生活方式。當多數國家忽略了貧困問題而一味尋求消費增長時,中國必須二者兼有,保證長期性的可持續發展。這個任務雖艱難,但也給中國提供了一個獨特的機會,成為面向國內和國際市場提供真正可持續解決方案的主要國家。

    中國正在進行的建設提供了這樣一個絕佳的機會。利用現有的成本最優的解決方案,資源高效型的建築物可以成為能源的凈提供者。而目前的建築耗用了40%的原材料和能源以及年度可用淡水的16%。中國可以成為開發新一代建築的領導者。

    世界需要中國成為可負擔得起的可持續解決方案的主要出口國。可喜的是中國已經在很多方面開始行動了,例如出口價廉的節能燈泡。大約80%的節能燈泡産自中國,而更多地採用這類節能燈泡,僅在歐洲每年就可減少排放2300萬噸二氧化碳。

    在下一個30年中,全球將有超過200萬億美元的投資用於城市建設,提供諸如交通、通信、照明和熱力等基礎服務。根據英國政府委託進行的一項最新研究報告顯示,目前低碳以及環境友好型的産品和服務市場規模已達4萬億美元。

    中國對於21世紀明智的解決方案的重視,將激發不斷增加的國內消費,這不僅與建設和諧社會的目標一致並推動中國成為21世紀的創新中心,並且可促進出口以幫助形成全球性的迴圈經濟。

    □Dennis Pamlin(世界自然基金會全球政策顧問)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