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小長假前後,我國資本市場新政密集出臺,內容涉及“進”(發行改革)、“退”(退市改革)以及交易費用下調等資本市場各個環節。近半年來,指向解決我國資本市場深層次問題的系列改革措施接連落地,完整制度體系的加速成形正推動我國市場步入一個制度紅利時代。
2011年全國兩會期間,我們曾策劃推出“展望積極的股市政策”系列報道,引發市場廣泛熱議。時值“十二五”規劃發佈,“顯著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加快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建設”寫入規劃綱要,預示著資本市場實現擴張性、跨越式發展的重大機遇撲面而來。
一年多來,發行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化、退市制度改革漸次推出、場外市場建設加速推進、投資者結構持續優化、長期資金入市開閘……這些舉措無不表明,“積極的股市政策”正從期待化為現實。而一項項具體的“積極股市政策”,又恰是構成制度紅利時代的細節本身。
通過改革解決發展過程中的問題是我國資本市場長期實踐積累下來的寶貴經驗,我國市場的發展史即是一部改革史。制度紅利時代的來臨,意味著這一改革已從健全市場基礎,逐步行至打破阻礙市場發展的深層次桎梏;同時,無論監管層,還是相關領域的配套保障及頂層設計部門,都對資本市場的制度改革和完善持有一致的堅定態度。
確定無疑的是,“十二五”期間資本市場將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這不僅標誌著作為重要要素市場的資本市場的改革發展,已成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經濟體制改革中必須重點突破的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更標誌著未來數年中,社會資本和資源將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體量,向資本市場集中。在此過程中,資本市場改革發展及制度建設必將伴隨始末,這亦預示了制度紅利時代的深度、廣度與長度。
制度紅利時代,是資本市場加速回歸其本色的時代。制度改革指向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發展,更好地服務於實體經濟。近一個時期監管層所推諸項改革無不指向股市長期形成的頑疾,意在從關鍵環節切入,紮實推動形成市場化導向的體制機制,樹立正確的股東觀念,培育價值投資文化,最終將資本市場鍛造為一個關節打通、機制理順、投資理性、公開透明、值得信任的市場。
從這個角度出發,制度紅利可看作是投資人的信心紅利。需要指出的是,制度紅利帶來投資機會,其本身並不是概念、題材,更不意味著只是“一波行情”。
同時,資本市場從“制度”到“制度紅利”的實現程度不僅僅取決於改革的推動者和決策制定者,還在相當程度上取決於市場其他參與主體及各個層面的政策協調性。作為新興市場,我國上市公司、仲介機構、投資者等主體的市場化意識尚在逐步提高,資本市場面臨的一些問題亦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面臨的共性問題。因此,制度紅利又可看作是資本市場所涉各個層面的成長紅利,不能僅靠制度單兵突進得以實現。
⊙記者 馬婧妤 ○編輯 艾家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