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脹高企、熱錢肆虐,中國貨幣政策何去何從,著實考驗著貨幣當局。昨日,中國人民銀行宣佈,從11月16日起,上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這一決定再次加大了市場對年內二次加息的預測。
年內再度加息已無疑?
昨日,央行決定年內第四次統一上調存款準備金率,而記者注意到,10月份中國近三年來的首度加息,就是伴隨著央行要求六大商業銀行上調存款準備金率而來。另外,央行在10月9日的公開市場操作中,提高了一年期央票的收益率。基於以上種種舉措,市場猜測,今日公佈的CPI增幅可能超過4%,央行也將在年內再度加息。
興業銀行資深經濟學家魯政委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10月份CPI增幅可能向上衝破4%到4.2%,這樣一來,年內再次加息的可能性就很大。”
上海社科院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潘正彥則預測,除10月CPI持續上漲,11月、12月CPI增幅也將維持在3%以上。在他看來,央行可能在12月再次加息,而不是11月。“全年CPI破3%已無懸念,不過,決策層對於加息與否仍需進一步觀察:一方面觀察第四季度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的程度;另一方面觀察國際經濟的走勢。”
但渣打銀行指出,未來決策當局面臨的一個風險是,如果未來6個月經濟迅速放緩,加息作為一種調控資産價格的政策工具可能被認為力度過大。
不過渣打銀行也認同第四季度央行再次加息的説法。
“未來幾個月經濟可能逐步放緩,但這不足以影響到當局將抑制房産泡沫作為首要任務的方針。貨幣決策部門已將利率政策與房地産問題戰略性地掛鉤,而決策當局將會以提高利率和出臺更多房地産調控措施來抑制房地産價格的漲勢。”
利差擴大非熱錢涌入主因?
無論是通脹的不斷高漲,還是房地産調控的需要,都在預示著加息的必要,然而一旦再度加息,人民幣與美元之間利差的進一步擴大將加劇已日顯嚴峻的熱錢流入態勢。
“防通脹和防熱錢,是中國當局面臨的‘兩難’。一旦無法有效阻擋熱錢流入,在中國大肆炒作農産品等商品,將進一步加劇國內通脹。”潘正彥指出。
不過,魯政委認為,中美利差的擴大並非熱錢流入的主因,“今年以來,中美利差一直是穩定的,但4-6月國際資本是流出的,外匯佔款從此前的2000多億元一直下降到1100億元;而7-9月份外匯佔款則逐月增加,從1700億元迅速增加到接近3000億元。在前後的反差之間,惟一發生變化的是6月19日人民幣匯改重啟。它點燃了市場的升值預期,造成國際資本流入速度加快。因此,國際熱錢流入的主要動力,是升值預期而非加息。”
魯政委認為,如果加息後,人民幣升值速度有所放緩,即加息帶來的升值預期弱化,反倒有助於抑制熱錢的流入。渣打銀行表示,在美聯儲推出二次量化寬鬆政策的形勢下,且明年可能還會推出更多寬鬆政策的預期下,中國央行願意加息的幅度有限。“不過,在擔憂更多熱錢流入前,央行還有75個基點的加息空間。”渣打進一步預測,明年上半年央行仍會有兩次加息舉動,分別在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