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國際化首先得中國經濟實力和對外貿易世界第一

2009-03-10 15:25     來源:中國網     編輯:肖燕
    關於人民幣國際化的聲音不絕於耳。去年以來,金融危機全面爆發後,這種聲音越來越大、越來越激烈了,甚至有人提出人民幣不久將會替代美元成為國際結算和儲藏貨幣。面對這種“忽悠”,有人沾沾自喜、忘乎所以;有人以笑而過,冷靜、客觀處之。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易綱在“兩會”召開期間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從長期來看,預計人民幣在世界貨幣格局中應該是一個上升的貨幣,同時,不需要刻意推動人民幣國際化(3月9日《中國證券報》)。

    “不需要刻意推動人民幣國際化”説的好,説到了點子上。一個國家的貨幣能否成為國際貨幣不是主觀意志能夠決定的。二次世界大戰以前,英國的英鎊是國際貨幣,戰後,美元取代了英鎊成為國際貨幣。美元取代英鎊成為國際貨幣,英鎊退出歷史舞臺,背後都是經濟實力角力的結果。二戰以前,英國經濟總量長期處於世界第一位,進出口總量最大,世界貿易基本上集中在英國,世界各個國家都在與英國做生意。在結算過程中,使用英鎊結算最為方便,為給結算做準備,必須儲備一定數量的英鎊,英鎊自然而然就成為國際貨幣。19世紀末期開始,美國經濟迅速發展,到20世紀初期,經濟總量、世界貿易總量都已經超過英國成為世界第一。大量國家由以前與英國做生意,轉變為與美國發展貿易,再使用英鎊就感覺明顯不方便,美元取代英鎊作為國際貨幣已經呼之欲出了。二戰爆發後,促進了這個過程的轉變,二戰結束後,使這個本來就應該名正言順成為國際貨幣的美元法定下來了。也就是説,一個國家貨幣要成為國際貨幣,經濟總量和世界貿易量都要佔據世界第一位,世界大部分國家都在與其發生貿易,不得不使用這個國家的貨幣,不得不儲藏這個國家貨幣,以備國際結算之需。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和貿易得到了很大發展,在世界排名急劇上升。30年來,經濟總量佔世界的份額由1.8%上升為6%;進出口貿易量由1978年的第29位躍升到第3位,佔世界貿易總額的比重也由0.8%提高到7.7%。但是,我們必須看到,中國的經濟總量和進出口貿易總量分別排名世界第四位和第三位。經濟總量僅相當於美國的23.7%,進出口貿易總量與美國相比較差距仍然很大。同時,中國的金融業無論開放程度還是對世界經濟的掌控能力都遠不如美國,中國經濟與世界的融合程度,對世界的滲透和掌控能力都與美國還有距離。世界經濟總量和貿易總量,美國仍然是不可動搖的第一大國。相當長一個時期內美元的國際地位仍然很難撼動。連經濟總量和貿易總量第二、第三的日本和德國都不敢謀求本國貨幣成為國際貨幣,中國過分在此強求只能是白費唾沫,毫無意義。

    這次金融危機中,中國經濟雖然風景這邊獨好,但絕不是沒有一點問題和隱患。經濟下滑的壓力仍然很大,就業形勢不容樂觀,進出口貿易仍不見好轉。中國只有按照既定方針,抓好各種應對措施的落實,把自己的事情辦好,把經濟實力和對外貿易發展到世界第一強國,到那時,人民幣不想成為國際貨幣都不難,何必現在揠苗助長呢?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