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綜合報道】近年來,關於成本升高等因素將導致中國將失去“世界工廠”地位的言論屢見不鮮。印度《商業旗幟報》4月24報道稱,受近年來成本提高影響,中國製造業已不再處於中心地位,但到目前為止,印度還無法取代中國,其想要取而代之將面臨系列挑戰。
德意志銀行在研究報告中指出,從2001開始,以美元計算,中國工人的工資上漲了約200%。漲幅超過了泰國,接近於菲律賓。但生産率卻是近幾年中增長最慢的一年。更有報告指出,到2015年,中國製造業的成本將能與美國齊平。全球鋼鐵行業的最新動態也表明,中國目前的鋼鐵生産成本已經接近於美國。
從表面上看,這對印度來説是難得一見的機遇,鋼鐵生産商巴賈電氣公司(Bajaj Electricals)表示,印度此前一直出口原材料,但現在開始出口鋼鐵,以提升其價值。該公司聯席董事總經理Anant Bajaj表示,該公司以前從中國進口60%的原材料,但現在從印度進口60%的原材料,而從中國等其他國家進口小部分以達成平衡。
但正如Bajaj分析的那樣,印度在價格上還面對馬來西亞及泰國這樣勁敵,在勞力市場上,也有菲律賓、越南甚至孟加拉國等國與其競爭。印度製造業的生産規模也將是制約其産業的一大因素。同時,在中國,基礎設施及電力的成本仍然要低於印度。而成本上升對於企業利潤造成的影響也在企業接受範圍之內。中國的生産率也不容小覷。
印度製造業的優勢在於提供巨大的市場。同時,正如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印度主管Biswanath Bhattacharya分析的,印度能夠為特定産業提供極大的優勢。例如,織造業能夠方便地獲得優質原材料。對於工程以及制藥公司,印度則能夠提供高技術的人才。(實習編譯:李雯, 審稿: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