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論壇官方網站 -- 最新播報第二屆

海峽論壇述評:“論”字裏面學問多

時間:2010-06-24 16:10   來源:SRC-423
<P>  “論”,《現代漢語詞典》給出的解釋有3種:分析和説明事理;説、看待;衡量、評定。目前,第二屆海峽論壇已接近尾聲,25場活動超萬人參與的規模掀起了今年兩岸交流的又一高潮,而“論”字在其中的學問頗多,不容小覷。</P>
<P> <STRONG> 草根的“論”:樸實裏透著期盼</STRONG></P>
<P>  鄉音敘鄉情,有驚喜,有欣慰,有包容,更有渴望,新觀點、新舉措、新目標,也隨著兩岸草根間的“論”,一個一個“蹦”出來。</P>
<P>  臺中縣普通女教師周春芬回憶幾天來在海峽論壇的所見所聞,得出的結論是:不用等“上面”説,兩岸民間已經融合了;“舉辦這樣一個活動,影響一個人就可以影響很多人”,自己就是已經被影響的一個。</P>
<P>  第一次參加海峽論壇的阿美族群婦女代表林靜玉興奮地説:論壇規模大、大陸景色美,我真的很激動;現在我來到這裡,一定要好好利用這個機會,回去之後把從這裡看到、聽到、領會到的東西分享給我周圍的人。</P>
<P>  國民黨阿里山鄉黨部民眾服務社理事長許榮鎮説:我們基層民眾關注的是兩岸民間交流、投資、旅遊觀光、農業技術交流這樣的經濟議題;雖然政治歸政治、民間歸民間,但相信民間的交流會融化政治的僵硬。</P>
<P><STRONG>  決策者的“論”:關心民意回應民聲</STRONG></P>
<P>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在出席海峽論壇大會時指出,兩岸關係發展的主體是兩岸同胞,動力來自兩岸同胞,成果也惠及兩岸同胞。兩岸同胞完全應該常走動、多往來。大家以誠相待,彼此交心,走親訪友做生意,交流合作促發展,日子就會越過越紅火。</P>
<P>  對於兩岸日益熱絡的民間交流,中國國民黨副主席黃敏惠認為還有很大的潛力可以挖掘:過去都是以政策推動交流居多,但現在民間的力量則越來越突出,“展現多元的力量,是我們向大時代邁進最重要的動能。”</P>
<P>  針對臺灣同胞普遍關心的兩岸經濟合作化框架協議,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主任王毅在論壇大會發言時特別向大家介紹了相關情況。他還指出,作為對臺事務主管部門,中共中央臺辦和國務院臺辦將繼續秉持以人為本、注重實效的原則,會同各地各部門積極鼓勵和推動兩岸民間交流不斷發展深化,並盡可能地為此創造條件,提供支援。</P>
<P><STRONG>  學者專家的“論”:透過現象看本質</STRONG></P>
<P>  臺灣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教授潘錫堂總結了本屆海峽論壇體現出的意涵與成果:一是創造更多平臺讓兩岸民眾實現更廣泛更直接的交流,已成新形勢下兩岸民眾的共同期盼;二是建構嶄新的民間性質的交流平臺,能忠實反映民間對兩岸關係的真正看法,而對政策面帶來實質影響;三是兩岸交流合作正深化到社會生活層面,向民間層次紮根,可望打造兩岸“共同生活圈”,使兩岸關係進入“社會化”的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時代。</P>
<P>  全國臺研會副秘書長楊立憲分析説,海峽論壇的十六字方針中,“傾聽民聲”就是要了解兩岸同胞特別是臺灣同胞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有什麼見解和主張;“匯集民智”就是要傾聽兩岸同胞對發展兩岸關係有什麼好的建議、辦法;“凝聚民意”就是要團結兩岸同胞,凝聚起一個主流民意;“聚焦民生”體現現階段發展兩岸關係要“先經後政”,立足為兩岸同胞謀福祉。</P>
<P>  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教授徐博東認為,海峽論壇發揮了其他論壇所不能取代的特殊作用,但還有更多的提升空間,雖然參與的臺胞有六成以上來自中南部基層,但大部分還是支援藍營的多,如果有更多有隔閡、有分歧的人士加入進來進行交流,就會更具實效。</P>
<P><STRONG>  臺灣媒體的“論”:慧眼獨具、內容廣泛</STRONG></P>
<P>  臺灣媒體高度關注海峽論壇,主要電子媒體、報章雜誌均做了及時、深入的報道;越來越多島內媒體人的目光被吸引過來,他們的“論”,慧眼獨具、內容廣泛。</P>
<P>  臺灣 “中視”記者簡幸玲認為,這次海峽論壇的很多分論壇都很民生、很實用,當記者的經歷,讓她親身感受到兩岸關係不斷朝良好方向發展,大陸釋出的善意也越來越多,這一點讓她感到很欣慰,也很高興。</P>
<P>  臺灣東森財經臺記者劉姿麟説,賈慶林主席提到要多聽臺灣基層的聲音,尤其是中南部的聲音,這代表大陸很有誠意要了解臺灣;她衷心希望,借由這個活動,能對彼此有更深層次的了解。</P>
<P>  臺灣“今日新聞網”記者莊雨琳將目光聚焦在了海峽論壇志願者身上,令她印象更為深刻的是:這邊的年輕人不一樣,團隊工作和單打獨鬥樣樣都難不倒;她感嘆:這樣的人才加上幹才,不正是迎向未來的絕佳“軟實力”嗎? </P>
<P>  親情、鄉情,合作、共贏……海峽兩岸的同胞坐在一起,無所不談,無所不論。幾天下來,你會發現,兩岸民間的“論”,不僅僅是詞典中給出的幾種涵義,它還是一種親情的粘合劑,一種寬厚的包容力,更是一種民族的凝聚力。兩岸民眾分離了這麼久,“同”能帶來親切,“異”也會帶來美麗和好奇。一個“論”字學問大,海峽論壇已搭起了這個平臺,我們欣喜的看到:一個更為廣泛、以基層民眾為主角的兩岸交流時代已悄然來臨。(台灣網評論員 趙靜)</P>
分享到:
編輯:楊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