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傍晚的鷺島,記者來到廈門文化藝術中心廣場,這裡正在舉行臺灣特色廟會,該活動也是第五屆海峽論壇的一個重頭活動,已經提前一天為論壇預熱、升溫。
儘管天公不作美,但濛濛細雨並沒有影響食客品嘗“舌尖上臺灣”的熱情。
現場攤位以明黃色為主基調,寓意輕快明亮。兩百餘個來自寶島的特色小吃和名優特産攤位,如同倣真的臺灣夜市街景一般。每家都有圖文並茂的美食招牌,夾雜著帶有臺灣腔的吆喝,吸引著前來的饕客。隨便走訪幾個攤位,均能感受到臺灣風味的市井生活。
蚵仔煎、特色炸魷魚、臺灣茶葉、高粱酒……這裡匯聚了全臺灣各具特色的知名小吃和名優特産,突出地道的風味。
在一家售賣澎湖海藻的攤位前,來自桃園的黃先生熱情地回答每一位來這裡詢問的市民,裏面含鐵量是豬肝的幾倍,含鈣是牛奶的幾倍等,一袋袋包裝不起眼的海藻,在黃先生的介紹下,成了價值極高的營養食品。
黃先生告訴記者,“這是自己第一次來廈門參加這樣的活動,是臺灣的朋友邀約,所以來交流一下”。
“小時候的回憶”、“全世界只有臺灣才有的加香菜的冰淇淋”、“特別、然後又好吃,所以簡稱特備又好吃”……來自臺北的顏先生一邊照顧著絡繹不絕的食客,一邊抽空回答記者的好奇問題,他自稱自己的冰淇淋“吃上去會上癮”,並熱情的請記者品嘗。
來自南投埔裏的美人腿湯麵,由於有一位漂亮的“2011美人腿公主”而頗受關注。她告訴記者,很多大陸民眾對攤位所售的湯麵不是很了解,所以今天已經有好多人問了許多好奇的問題,比如“它為什麼叫美人腿啦?”等等。
“我在臺灣很有名!” ,在“發記”炸魷魚攤位前,數十名食客排起長隊耐心等候著下一鍋的美食,來自臺北的童先生對自己美食的在大陸的推廣非常自信,“我的魷魚在臺灣很有名,吃起來就是不一樣,那是道地的!”
童先生來自臺北,也是第一次受邀來廈門,在他看來,做生意很簡單,“起碼我做人實在,做東西也實在,好吃是最重要!”當記者詢問是否預料到自己的攤位生意會如此紅火時,他毫不猶豫地回答“一定會啊!”
看到記者,一名前來這裡湊熱鬧的老人,熱情的給記者當起了嚮導,指著這家那家,強力向記者推薦一些攤位。
當然,在現場,到訪的遊客除了可以品嘗地道的臺灣美食以外,還可以享受到淳樸的民俗文化表演盛宴。
“高山青,澗水藍……”記者到訪時,一支來自臺灣少數民族的舞蹈團正在雨中為二三百名觀眾傾情演出,場下的觀眾亦是跟著熟悉的臺灣樂曲鼓掌互動,還有兒童跑上臺“伴舞”。
表演結束後,來自高雄的布農族團長邱師義對記者説,自己已經不是第一次來了,這次他帶著“大愛森林藝術團”的十名成員來廈門,“只要是海峽兩岸的活動,我就會非常的熱心。”
“這裡有舞臺給我們表演,能把我們原住民布農族的特色文化帶來這邊交流,我們非常的高興。”邱師義説。
中新網記者 吉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