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論壇官方網站 -- 人物訪談第三屆

學誠法師:佛教界交流促進兩岸關係改善

時間:2011-06-12 15:47   來源:新華網
<style type="text/css">

</style>
<p>  “兩岸佛教界的民間交流活動促進了兩岸關係的改善。當前,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又為兩岸佛教的交流合作提供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福建省佛教協會會長學誠法師在此間舉行的第三屆海峽論壇上表示。</p>
<p>  第三屆海峽論壇組委會于6月8日至12日專門舉行了閩臺佛教文化交流周,本次活動是閩臺佛教交流史上規模最大,雙方參與單位、人員最多的盛會。來自臺灣方面的嘉賓達500多人,包括臺灣24個縣市佛教會理事長。</p>
<p>  學誠法師説,閩臺佛教交流淵源很深。歷史上,福建在南宋之後逐漸成為漢傳佛教的重鎮,並在明清之後對臺灣佛教産生了深遠的影響。儘管近代臺灣佛教也受到日據時期日本佛教、戰後時期江浙佛教的影響,但閩臺佛教之間互動與交流從未中斷過。</p>
<p>  臺灣傳統佛教五大法脈,其源頭均來自福建佛教。1945年臺灣光復之後,又有福建高僧廣欽老和尚及慈航菩薩等赴臺弘法。尤其是積極倡導“教育、文化、慈善為佛教三大救命圈”理念的慈航菩薩,在1948年赴臺之後開辦臺灣佛學院,親任院長並主持院務,對臺灣佛教教育與人才培養産生了深遠的影響。 </p>
<p align="center"><img alt src="http://mat1.gtimg.com/news/imgcss_article_qq/tmblog_logo_act1.gif" /></p>
<trs_page_separator>
</trs_page_separator>
<p>  民國初年,中國社會因內憂外患而激烈動蕩。面對這一局勢,以曾任廈門南普陀寺住持、閩南佛學院院長的太虛大師為首的佛教界人士,銳意改革漢傳佛教弊病,提出“人間佛教”的發展模式,為中國佛教未來的發展指明瞭方向。隨後以趙樸初居士為代表的大陸佛教界人士,以及以印順導師為代表的臺灣佛教界人士,分別展開了“人間佛教”的理論構建與社會實踐。</p>
<p>  “值得一提的是,在過去數十年裏,‘人間佛教’在臺灣的實踐成果斐然,樹立了佛教在社會上的正面形象,使佛教在臺灣穩健地走向了本土化與社會化。在經歷了近百年的風雨考驗之後,‘人間佛教’逐漸成為海峽兩岸佛教四眾弟子內心深處的共識及最穩固的精神紐帶。”學誠法師説。</p>
<p>  兩岸佛教界的民間交流活動促進了兩岸關係的改善,同時也受到兩岸關係的影響和制約。1987年臺灣宣佈解嚴之後,兩岸佛教界規模性的互訪活動變得日益頻繁,尤其是2008年兩岸基本實現“三通”之後,更為兩岸聯合舉辦大型活動提供了便利的條件。</p>
<p>  2009年海峽兩岸佛教界聯合舉辦了第二屆世界佛教論壇,在無錫開幕並在臺北閉幕。“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為兩岸佛教的交流合作提供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p>
<p>  學誠法師説,閩臺佛教界應當繼承併發揚勇於擔當、積極進取的精神,努力開展多方面、多層次、多形式的合作與交流,並將這種合作與交流具體化、制度化、經常化,以共同應對兩岸佛教自身發展的需要,併為中華佛教乃至世界佛教的發展撐起一片湛藍的天空。(記者康淼、申鋮)<img alt src="http://mat1.gtimg.com/news/imgcss_article_qq/tmblog_logo_act1.gif" /></p>
分享到:
編輯:趙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