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中新社泉州十二月三日電 (記者 曾福志)國務院《關於支援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的公佈和實施,明確把福建省提出的海西戰略上升為國家戰略,由區域決策提升為國家決策,成為國家戰略的組成部分。 </P>
<P> 閩省因地理位置成了此戰略的主角,閩省也因此戰略可獲得國家及有關部委更多的支援,這是不言而喻的,也是閩人所津津樂道的,但這僅是海西戰略的一個側面,海西戰略更核心的內涵是讓福建成為兩岸交流的先行區、試驗區。</P>
<P> 所謂交流就是優勢互補、取長補短。一家人什麼話都好説,你可向我學,我也可向你學。臺灣同胞文化尋根、木偶拜師、信仰拜祖庭,而我們更應該趁著好機會向同胞也多多學點我們沒有的或者缺乏的。</P>
<P> 記者採訪過臺灣農業專家王友釗,這位美國愛荷華大學農業經濟學博士在臺灣農業部門整整呆了三十五年。王老退休後擔任臺灣財團法人農村發展基金會董事長,祖籍泉州的他經常到福建各地做農業指導,他到漳州,看見當地果農用竹枝三角架給香蕉作支架,提出用單枝更好,大部分果農不信,結果颱風來了,單枝被吹倒的比三角架的少很多。當地果農採用單枝後還發現老鼠爬上去偷吃香蕉也沒那麼容易。</P>
<P> 王老認為,福建的農戶每戶的農田面積都不大,跟臺灣很相似,都是“小農”,這有別於歐美的“大農”(農場主)。農業技術固然需要,但田間很具體的管理經驗更重要,而要推廣經驗必須要有耐心。這方面臺灣有值得大陸包括福建學習的地方。</P>
<P> 到臺北,記者印象最深的建築不是一0一大樓,而是其眾多的博物館,據統計,臺北公立、私立博物館不下六十家,大的如著名的臺北故宮,最小的有淡水街的魚丸博物館。臺北博物館多但絕不是擺設,館內展覽豐富而且常換常新,記者參觀過的就有臺北旅館展、臺北鼻煙壺珍品展、臺北雨傘展、臺北女性工藝作品展等等,一到週末,家長小孩一起逛博物館,文化傳承,潤物無聲。</P>
<P> 記者在臺灣駐點時,經常要跑“臺北市政府”,進這座辦公大樓,最先看到的是一個幼兒娛樂區,工作人員介紹説,這是為了方便抱小孩來辦事的市民。一樓大廳是一排供等候的市民休閒的小桌椅,桌椅旁邊是免費複印、打字等等。遇到下雨天,大樓門口還提供雨傘的塑膠套,撐著傘來,不會因一邊辦事一邊手拿著水滴淋淋的雨傘而尷尬。</P>
<P> 小農經濟的發展模式、公務員的服務精神、科研成果的轉化速度、基礎教育裏的素質教育,海峽東岸確有不少值得海峽西岸借鑒的地方。臺灣有這麼一所學校,學生年齡在十五歲到十八歲之間,每年三千多學生中,因違反校規校紀被校方開除的二、三百人。學校沒有工人,沒有保衛,沒有大師傅,一切必要工種都由學生自己去做。學校實行學長制,三年級學生帶一年級學生。全校集合只需三分鐘。學生見到老師七米外要敬禮。學生沒有寒署假作業,沒有一個考不上大學的。臺灣大公司招聘廣告上,經常出現只招該校學生的字樣。這就是臺灣享譽近四十年以道德教育為本的“臺灣忠信高級工商學校”。</P>
<P> 福建的鐵觀音茶因嫁接臺灣制茶技術身價大增,福建的職業教育因借鑒臺灣經驗而更加有聲有色。閩臺兩地在交流中互相學習,在互相學習中增進感情,只有這樣,海西戰略才會有更實質性的意義。(完) <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