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6月18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朱力南)今年海峽論壇與往屆最大的不同,應該在於各種亮點多、層次深的體驗式交流活動,讓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覺。
在注重體驗感和交互性的體驗經濟時代,海峽論壇也趕了一次“時髦”——論壇上許多活動都充分彰顯了體驗和互動兩個關鍵詞。例如,製作風獅爺紙提燈、閩南童玩手工課、閩臺菜肴烹飪課等等活動,讓參與者能親身體驗兩岸文化和血脈的緊密聯繫。
這種體驗式交流,成為兩岸基層民眾相互認知的一扇窗和一座橋。沒有遮遮掩掩,都是原汁原味;少了文字材料交流,多了共同看、相互聊的親身體驗和親密互動。以更“接地氣”的方式,真正融入對方的生活,拉近彼此的心理距離。
與此同時,論壇對於兩岸基層共同面對的社會、經濟和民生等諸多問題,也是一個交換想法、思維碰撞的很好的實踐平臺。
兩岸社區治理論壇嘉賓走進廈門市湖裏區興隆社區,一下車就和銀發合唱團的老人們,在歌聲中攜手共舞起來。
自稱“有種天然的親近感”的臺北忠順裏里長曾寧旖説,論壇交流的主題越來越深入,越來越務實,參觀中看到創意社區改造、愛心母親手工課等,很值得借鑒和交流。
“尋根只是第一步,接下來是對接合作,我希望兩岸同名村能夠建立長期合作機制。比如,旅遊就是雙方持續合作的切入點啊!”通過體驗式參訪,臺灣大臺南旅遊公會理事長翁依秀,這樣表達自己對閩臺同名村鎮交流的看法。
在體驗中融合民意、凝聚民智,在互動中踐行共同發展、服務民生。體驗式交流讓兩岸民眾在這場嘉年華上,更樂於參與,更有所收穫。
【編輯 趙苗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