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論壇官方網站 -- 廈門

兩岸中醫研討會側記:"把脈"困境"論劍"發展

時間:2011-06-17 10:09   來源:人民日報
<style type="text/css">

</style>
<p>  海峽兩岸中醫藥發展與合作研討會已連續三年納入海峽論壇。此次研討會邀請海峽兩岸中醫藥界的知名專家、學者及企業界人士300余人參加,其中臺灣中國醫藥大學、臺灣工業技術研究院生醫所、臺灣醫療産業管理髮展學會等派出代表超過百人,研討會成為名副其實的兩岸中醫藥界盛會。</p>
<p>  6月11日,第三屆海峽論壇在廈門開幕,30多項活動異彩紛呈。多數論壇活動安排半天或一天,但在許多人看來是“冷門”的海峽兩岸中醫藥發展與合作研討會卻整整進行了兩天。在6月13日下午的閉幕式上,福建省規模最大的綜合性中醫院——廈門市中醫院還與臺南大學簽訂了學術交流合作意向書。</p>
<p>  研討會期間,海峽兩岸中醫藥界的代表圍繞兩岸中醫藥發展的現狀、未來及交流合作“論劍”鷺島,直擊當前兩岸中醫藥生存困境,建言未來中醫藥“重振雄風”之道。</p>
<p>  <strong>重振雄風</strong></p>
<p>  <strong>做足“中”字文章</strong></p>
<p>  中醫藥衰落,是兩岸中醫藥界都面臨的問題。在與會兩岸專家學者看來,問題的根源在於,沒有做足“中”字文章。很多中醫院雖然挂了中醫的牌子,但在經濟利益驅動下,過度發展經濟效益顯著的西醫診療服務。中醫人才的匱乏,造成中醫院中藥使用率低下、中醫特色技術不顯等一系列問題,從而導致中醫院在醫療市場中逐漸萎縮,停滯不前。</p>
<p>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政司司長許志仁透露,目前大陸3000多家縣級以上中醫院的醫師中,56%是西醫,中醫只佔44%。而且,中醫院科室名用西醫,病種名用西醫,診療設備和很多用藥還是西醫。“中西醫原本是兩條並行的軌道,但現在的趨勢是中醫逐漸並向西醫的軌道,中醫的地位和影響力變弱。”</p>
<p>  臺灣陽明大學醫務管理研究所所長錢慶文認為,“中醫要注意把握住社會需求的脈搏。如果年輕人群體對中醫缺乏理解與認知,中醫不可能重振雄風。”</p>
<p>  提高中醫藥地位,就必須做足“中”字文章。這一點,成為與會兩岸專家學者的共識。</p>
<p>  許志仁説,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目前正在制定方案,要建立一套有效保障中醫藥特色優勢發揮的政策和措施,既充分鼓勵使用中醫診療設備、診療技術及中醫藥,又讓中醫師能切身感覺到“幹中醫,不吃虧”。</p>
<p>  臺灣秀傳醫療體系大陸事務執行董事梁正賢認為,中醫藥文化要發揮影響力,需要制度保障。“社會保險制度應該提倡中醫診療,提高中醫診療的補償比例;在社區醫療衛生機構佈局上,應該向中醫傾斜,增加中醫機構數量。”據梁正賢介紹,目前臺灣中醫診療的補償比例已與西醫診療持平,臺灣每設立30家西醫社區醫療機構,便會相應設立5至10家中醫社區醫療機構。</p>
<p>  中醫藥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數千年來認識生命、維護健康、防治疾病的思想方法體系。加大對中醫藥文化的宣傳力度,是兩岸專家學者的共同心聲。廣東省中醫院院長呂玉波、天津市武清區中醫院院長刁殿軍、河北省遷安市中醫院副院長黃明均認為,只有通過中醫藥文化重建,修復文化裂痕,才能加快中醫院的發展步伐。</p>
<p>  “中醫只要用足優勢,找準西醫的不足與空白,明確定位,完全可以重新回到自己的軌道。”錢慶文提出了中醫的六大定位:養生活動的促進、健康飲食的開發、生活醫學的開展、健康促進的樞紐、康復醫療的介入以及另類醫療的開發。</p>
<p>  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人民醫院副院長黃河清認為,現代中醫院的建設,應該將康復專科建設作為重點或突破口,既可彰顯中醫藥的特色和優勢,還能滿足大家對中醫藥防病治病的需求。</p>
<p>  <strong>同根同源</strong></p>
<p>  <strong>共同提升服務水準</strong></p>
<p>  加強兩岸中醫藥界之間的交流合作、學習借鑒,全面提升中醫藥的服務水準,是此次研討會熱議的又一話題。</p>
<p>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于文明在開幕式上表示,臺灣與大陸的中醫藥同根同源,一脈相承。兩岸應該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成果,加強中醫藥臨床診治技術的深入研究和藥物研發,全面提升中醫藥的服務水準,為兩岸同胞的健康福祉作出更大的貢獻。</p>
<p>  兩岸中醫專家在研討中都指出,尊重中醫傳統,決不是放棄現代化。</p>
<p>  臺灣長庚紀念醫院副院長張恒鴻指出,資訊化已是當前國際醫療業界的潮流,中醫院發展過程中,應該善用資訊科技。他介紹説,在中藥用藥安全管理機制方面,長庚醫院已經建立起濃縮中藥調配復核等機制,可避免用藥不當和錯誤,保障藥品品質。</p>
<p>  與會的臺灣專家學者與大陸同仁分享了臺灣在中醫科研、醫療及教育方面,特別是跨産業、跨學科發展的獨到經驗。在中藥保健品和顆粒劑的品質標準、技術工藝等方面,臺灣也很有特色。錢慶文認為,臺灣在藥材包裝行銷方面的優勢,可帶動大陸藥材行業的行銷水準;而大陸的藥材賣到臺灣,會促進臺灣中醫的發展。梁正賢則著重介紹了秀傳發展精細化醫療的經驗,他表示正積極在福建尋找辦醫和辦學的夥伴。</p>
<p>  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臺港澳交流合作中心主任王承德介紹,目前,臺灣中藥材有90%從大陸進口。由國家藥監局、質監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等部門聯合組成的兩岸中醫藥工作推動小組,將針對大陸出口臺灣的中藥材品質進行監管,以保證臺灣老百姓用藥安全。兩岸中醫藥科研合作已簽訂十多項合作協議,未來兩岸準備利用彼此在中藥科研技術、人才優勢、資金、國際市場等方面的優勢,展開進一步合作。</p>
<p>  <strong>前景無限</strong></p>
<p>  <strong>務實合作正當時</strong></p>
<p>  6月12日,參加研討會的部分代表出席了位於廈門海滄臺商投資區內的海峽兩岸中醫藥博物園區奠基儀式。博物園將建成海峽兩岸中醫藥文化展覽和交流基地、中醫藥産業及養生基地、青少年中醫藥科普教育基地,展現博大精深的中醫藥文化。該項目得到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等相關部門的支援,臺灣中醫藥醫技協會也充分認可並積極參與,目標是打造成為兩岸共建的國家級中醫藥博物園區。</p>
<p>  在兩岸大交流大合作的背景下,兩岸中醫藥合作正當其時、前景無限。福建省委書記孫春蘭6月12日在論壇上表示,福建省將按照《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規劃》的目標任務,先行先試,將著力落實《海峽兩岸衛生醫藥合作協議》,允許符合條件的臺資醫院作為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鼓勵設置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基地。</p>
<p>  廈門市正積極打造輸臺中藥材物流平臺。據廈門市副市長潘世建介紹,廈門與成都、彭州、亳州等傳統中藥材資源地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已多次同臺灣方面共同組團對大陸傳統中藥材專業市場、種植基地進行專題考察,也對臺灣多家制藥企業、藥品物流企業進行考察。目前輸臺中藥材物流平臺建設已取得一定成效,首批福建藥材于2009年10月底成功經廈門運往臺灣,廈門市藥檢所現正積極籌建輸臺中藥材品質檢測中心。據了解,目前已有臺灣勝昌制藥廠、順天堂制藥廠、莊松榮制藥廠等18家臺灣主要制藥廠表達了與廈門聯合採購的意向。</p>
<p>  廈門大學醫學院中醫係近3年來對臺教育規模增長迅速,現在校中醫學臺灣籍本科生超過150人。廈門醫學高等專科學校與臺灣嘉南藥理科技大學簽訂合作辦學協議,2009年、2010年先後組織兩批學生赴臺灣嘉南藥理科技大學進行為期半年的學習。廈門市中醫院面向臺灣基層中醫從業人員與中醫愛好者舉辦養生推拿按摩等各類培訓班,3年來共辦23期,累計培訓600多人次。</p>
<p>  從醫院管理、人才培養到科研學術,兩岸中醫藥界交流正一步步向務實合作方向推進。研討會後,雙方簽署了多項協議: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對臺港澳中醫藥交流合作中心與臺灣醫療産業管理髮展學會簽署的《海峽兩岸醫務管理交流合作協議》、廈門海峽中醫藥合作發展中心與臺灣工研院簽署的《海峽兩岸中醫藥與生技醫藥交流與合作意向書》等。</p>
<p>  伏羲九針神農藥,岐黃問對天下傳。與會的兩岸專家學者一致認為:一脈相承的兩岸中醫藥事業,一定能在兩岸交流的春天裏,迎來新的發展機遇。</p>
<p>  <strong>連結</strong></p>
<p>  ●海協會與海基會于2010年12月簽署了《海峽兩岸醫藥衛生合作協議》,中醫藥研究與交流及中藥材安全管理是協議主要內容之一。2011年4月26日,兩岸中草藥産業合作及交流論壇在臺北舉行,衛生部副部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以中華中醫藥學會會長身份,就進一步加強兩岸中醫藥交流與合作提出四點建議:</p>
<p>  第一,兩岸應在中醫藥醫療、養生保健、教育、科研、産業、文化以及標準規範等方面,進行全方位、多層面的合作,共同探索中醫藥的奧秘,讓中華民族的這一瑰寶得到進一步發揚光大,造福全人類。</p>
<p>  第二,發揮兩岸中醫藥界的各自優勢,充分利用科技資源,推動中醫藥科技創新和共同發展。在遵循中醫藥自身發展規律的前提下,充分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方法和手段,豐富中醫藥學術的理論和實踐。</p>
<p>  第三,希望兩岸在中醫藥教育上進一步攜手合作,在提高培養中醫藥人才品質上下功夫,推進中醫藥院校教育教學改革,把臨床實踐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培養一批中醫藥學科帶頭人。</p>
<p>  第四,充分發揮中醫藥“簡、便、驗、廉”的特色以及在解決現代疑難疾病、提高生活品質和“低碳、環保”等方面的特色,加強交流、共用和互相學習借鑒,共同把中醫藥事業和産業做大做強。</p>
<p>  ●據臺灣媒體不完全統計,截至2009年10月,逾兩萬從大陸畢業的臺生(不含短期培訓類)中研讀中醫專業的超過8000人,中醫是臺生到大陸讀書最熱門的學科之一。(阮曉 整理)</p>
分享到:
編輯:趙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