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地圖 | 關於我們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論壇 | 部落格
官網首頁 | 新聞中心 | 關於論壇 | 最新播報 | 視頻直播 | 重要發佈 | 重要講話 | 人物訪談 | 嘉賓風采 | 論壇花絮 | 評論反應
台灣網專稿 | 主題論壇 | 論壇城市 | 現場圖片 | 背景資料 | 關注海西 | 閩臺交流 | BBS | VIP | 第三屆 第二屆 第一屆
  海峽論壇官方網站 -- 泉州

城市概況

時間:2012-06-05 10:36   來源:海峽論壇官網

  泉州市地處福建東南沿海。介於東經 117 ゜ 24′—119゜10′,北緯24゜15′—25゜56′之間,東西寬153公里,南北長157公里。東北與莆田市、福州市交界;西北與三明市、龍岩市接壤;西南與廈門市、漳州市毗鄰;東南與臺灣省隔海相望。全市總面積11015平方公里。全市總人口662.6萬多人(戶籍人口,未含金門縣),絕大多數為漢族,少數民族有回、畬、土家、蒙古、苗等48個,13.4萬多人。少數民族大部分分佈在鯉城區、豐澤區、洛江區、泉港區和晉江市、惠安縣、安溪縣,少數分佈在南安市、永春縣、德化縣。通行閩南方言。泉州市政府駐鯉城區莊府巷。

  泉州最早為州治名稱,其得名是因為城北的清源山有一孔流泉 (俗稱虎乳泉),因此山稱泉山,州稱泉州。泉州城古時尚有幾個著名別稱:因古城形似鯉魚,而稱“鯉城”;又因“其地少寒”,四季常溫,即雅稱“溫陵”;五代時,清源軍節度使留從效拓建城垣,曾環城遍植刺桐,遂稱“刺桐城”。這些優雅的別稱,隨著泉州海外交通的發達而聲蜚海外。

  泉州依山面海,境內山巒起伏,河川密布,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最高山峰 1856米。泉州市大陸海岸線長427公里,港口轄4個港區、16個作業區。泉州港港口岸線長44.7公里,其中深水岸線36.6公里,共可建泊位197個(包括萬噸級以上深水泊位81個),可以説泉州市海岸的岸線蜿蜒、港灣密布,其中泉州灣的後渚港區最靠近市區,是歷史上泉州海外交通的主港,湄洲灣肖厝港還被譽為“中國少有,世界不多”、終年不凍不淤的天然深水良港,極具開發價值。

  泉州市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夏無酷暑,冬無嚴寒,雨量充足,四季常青,唐末詩人韓 偓 《登南臺岩》詩云:“四序有花長見雨,一冬無雪卻聞雷”,道出了泉州氣候溫暖宜人的特點。

  泉州是國務院首批公佈的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有著千年的海交史,在中國乃至世界航海史上都佔有重要的地位。在唐代,泉州與揚州、廣州、交州並稱為中國南方四大對外通商口岸,是中國與亞、非地區海外貿易的重要港口,曾以“刺桐港”聞名於世界,成為“市井十洲人”的國際都市。宋代泉州港“風檣鱗集,舶計驟增”,出現了“漲海聲中萬國商”的盛況,對外貿易空前繁榮。元代,泉州海外貿易登達頂峰,成為“梯航萬國、舶商雲集”的世界大港,與埃及的亞歷山大港並駕齊驅,享有“東方第一大港”的盛譽,與世界上近百個國家和地區有貿易往來,貿易額超過廣州,在泉州海交史上開闢了光輝燦爛的黃金時代。泉州被譽為“世界宗教博物館”,世界各大宗教如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天主教、印度教、摩尼教猶太教等,隨著海外交通的發達而傳入泉州,有“地下文物看西安,地上文物看泉州”的美譽。泉州素稱“海濱鄒魯”,有著豐富的文化積澱,富有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泉州的地方戲曲典雅多姿,梨園戲、南音、木偶戲、高甲戲、打城戲和閩南歌劇等藝術奇葩飲譽中外,獨樹一幟。泉州是我國著名的僑鄉和臺灣漢族同胞的主要祖籍地,具有得天獨厚的“僑、港、臺”優勢。目前,分佈在世界9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泉籍華僑華人達600多萬人,港澳同胞近70萬人,臺灣漢族同胞中有44.8%約900萬人祖籍泉州府。旅居海外和港澳臺的泉籍同胞心繫桑梓,為推動泉州與港澳臺地區和僑居國的經濟文化交流,為泉州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泉州歷史悠久,據考古發現,早在舊石器時期就有人類在此生息繁衍。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政治制度的變革,泉州的建置不斷演變。夏、商兩代,泉州地屬揚州。西周時屬七閩地,春秋戰國時屬閩越地。秦始皇二十六年(西元前 221年),立閩中郡。漢高祖五年(西元前202年),劉邦封閩越族首領無諸為閩越王,改閩中郡為閩越國,泉州屬閩越國地;後屬會稽冶縣。三國吳永安三年(西元260年),屬建安郡東安縣,縣治設在今南安市豐州鎮。晉太康三年(西元282年),泉州屬晉安郡之晉安縣(治所在今南安豐州)。西晉初年,中原地區部分士族和勞動民眾相繼南遷到泉州沿江而住,同時帶來了黃河流域先進的中原文化和生産技術,大大地促進了泉州區域社會生産力的發展。梁天監年間(西元502年~519年),析晉安郡置南安郡,泉州屬南安郡晉安縣。隋開皇九年(西元589年),改南安郡為南安縣,泉州屬南安縣地。唐武德五年(西元622年),屬泉州(州治在今福州)之豐州地。嗣聖元年(西元684年),析泉州之南安、莆田、龍溪三縣置武榮州,治所仍設在今南安豐州鎮。這時,泉州已逐漸成為中國重要的對外通商口岸,海外人士來往頻繁,豐州的位置和空間已不能適應泉州港日益昌盛發展的需要。唐久視元年(西元700年),武榮州治由豐州遷往東南十五里的晉江下游平原地區,即今泉州市區所在地。唐景雲二年(西元711年),武榮州改稱泉州(即今泉州),轄南安、莆田、龍溪、清源等縣。唐開元六年(西元718年),增領晉江縣。唐天寶元年(西元742年),泉州改稱清源郡,領南安、晉江、莆田、仙遊;唐乾元元年(西元758年),清源郡復稱泉州。五代後漢乾 佑 二年(西元 949年),南唐升泉州為清源軍,轄南安、莆田、晉江、仙遊、永春、同安、德化7縣。宋乾德二年(西元964年),清源軍改為平海軍,增轄清溪和長泰2縣;宋太平興國三年(西元978年),平海軍復稱泉州。


分享到:
編輯:陳寧

公告板 | 關於論壇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台灣網專稿

更多>>評論反應

更多>>嘉賓風采

更多>>論壇直通車

景點 美食 住宿 日程 交通 天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