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地圖 | 關於我們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論壇 | 部落格
官網首頁 | 新聞中心 | 關於論壇 | 最新播報 | 視頻直播 | 重要發佈 | 重要講話 | 人物訪談 | 嘉賓風采 | 論壇花絮 | 評論反應
台灣網專稿 | 主題論壇 | 論壇城市 | 現場圖片 | 背景資料 | 關注海西 | 閩臺交流 | BBS | VIP | 第四屆 | 第三屆 第二屆 第一屆
  海峽論壇官方網站 -- 廈門

臺灣公益、慈善團體來廈分享經驗 做公益要懂行銷

時間:2013-06-18 13:36   來源:廈門網

  廈門網訊 據海峽導報報道(記者 陳思親 張燕娟)這幾天在廈門,關於公益的話題,在海峽論壇的平臺上被頻繁提及。作為今年海峽論壇的亮點之一,公益論壇不但邀約來諸多嘉賓分享經驗,更是直接給予臺灣公益模式足夠的展示空間,吸引諸多大陸公益界人士交流分享。

  模式1 運用媒體推動公益

  如何才能快速推動慈善或公益事業成形?最簡單快速的方式莫過於通過媒體。在公益論壇中,來自臺灣的優秀公益團體分享了運用媒體推動公益的成功模式。

  “媒體是公益行動的重要動力,媒體發現陰暗角落,看到不平的社會現象並進行報道,馬上可匯集有錢、有權的人響應,幫助解決問題。”知名媒體人、公益人趙怡認為,在實現社會公益的過程中,媒體是重要動力,扮演著催生角色。

  作為臺灣媒體公益的典型代表,東森基金會執行長李傳偉舉例説,臺灣的原住民中,很多孩子一齣生就被放在家裏,無人照料,經媒體報道後,吸引大量社會人士自願幫助。

  李傳偉説,對於那些家庭困難的原住民孩子,通過媒體報道,社會各界共同啟動了“愛的早餐”計劃,為他們送去免費早餐。“在臺灣,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如記者看到臺灣一些地方沒有麵包店、小孩子餓了沒食物,報道後,麵粉廠跟進捐原料,並教大家做麵包。”李傳偉説。此外,臺灣有些地區看不到電視,就有志願者將網路遷到山區,讓小孩子從小學上網,“並與高校合作,每週派兩名教授給孩子們實行最基礎的教育”。李傳偉認為,一方面媒體自己要做公益,另一方面要考慮擴展公益服務層次。

  模式2 公益要行銷,狠狠地行銷

  “很多人有一個誤區,認為公益和企業行為不同,應該是純粹的、不需要宣傳和行銷的,這種觀念其實錯了。”來自臺灣中華小腦萎縮症病友協會的秘書長李和謙説,每一個單位在做公益時,只要涉及服務,就已在行銷了。“和企業不同,公益團體不能盈利,所得要繼續做公益。”

  李和謙説,一項長久的公益需要龐大的人力和物力作支撐,只有將活動宣傳出去,才能讓社會上更多人知曉,參與人就多,進而保障公益持久完成。所以,公益一定要行銷,在做公益時要很大聲,讓大家知道。“我們協會全部經濟來源都來自於捐款,如果將公益當做一種服務,你完成了任務也是一個行銷,你只要做得好,捐款就會源源不斷,公益才能做下去。”李和謙説,唯有不斷行銷,援助公益的錢才不會中斷。另外,公益團體需要通過行銷和宣傳,告訴大眾“錢怎麼花的”。

  李和謙介紹,他們的協會共有四個企劃,其帶來的營收遠大於付出。“我們的行銷有兩種模式,一種是由外而內,你做得好,資金就會進來;第二是由內而外,主要是履行對社會的責任。”李和謙説,公益行銷要注重整合,要向有資源的地方去努力,而內地和臺灣一樣,有很多資源是免費的。

  模式3 找到最需要的,專注做到底

  作為一個癌症高發的地區,臺灣癌症基金會提出了 “癌症不是絕症”、“癌症可以預防”及“防癌從生活做起”的理念。他們知道,多一個關懷自我健康的民眾,就能少一個愁雲慘霧的家庭。而在今年海峽論壇上,該基金會就透過文宣、圖案展示的方式,把他們的經驗帶到廈門分享。

  一位熟悉臺灣癌症基金會工作的臺商劉敏介紹,這個基金會做的事情很簡單,就是要努力構築“無癌希望工程”。他們找到了最需要被關愛的人群,專注做到底。

  據悉,該基金會從1997年設立,以最輕鬆及生活化的方式,來教育民眾癌症防治的重要觀念,除每年固定舉辦多場癌症防治宣導活動及講座,倡導生活防癌、落實飲食防癌及推廣運動防癌等觀念外,同時更率先在臺灣提出“蔬果彩虹579”等新健康飲食口號。

  此外,劉敏小姐最為推崇該基金會的一個做法,就是其“癌友關懷教育中心”的運作模式。透過專人,對癌症病友關懷,尤其針對癌友需求開辦系列心靈課程,免費提供術後專業指導與教育。包括心理、營養諮詢,復健指導,音樂治療,養生(瑜伽、合唱、紓壓等)團體課程。讓癌友和家屬由此彼此分享抗癌經驗,成為臺灣廣大癌友“第二個家”。


分享到:
編輯:郭慶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