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廈門6月18日電 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兩岸人民共同的追求”——訪著名經濟學家林毅夫
新華社記者陳鍵興、石龍洪、顏之宏
“我當年從臺灣回大陸,就是希望為民族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很高興地看到,當今中國處於近代以來最好的發展時期,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出席第十五屆海峽論壇的著名經濟學家林毅夫接受新華社等媒體採訪時説,歷史潮流浩浩蕩蕩,臺灣不要變成美國遏制中國大陸發展的馬前卒,中國的發展是兩岸人民共同的機會,美國的圖謀不會得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兩岸人民共同的追求,兩岸一家親,要在堅持“九二共識”基礎上互利發展,攜手圓夢。
為何從臺灣回到大陸
林毅夫1952年生於臺灣宜蘭。1979年,他從金門回到大陸,當時兩岸尚處於隔絕對峙狀態。
談起那段特殊經歷,林毅夫直言:“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有人説我從臺灣冒著風險到大陸是‘傳奇’,其實是我比較幸運,生活在一個和平時期。回想鴉片戰爭後,中國知識分子一直在追求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動亂年代,毀家紓國、拋頭顱灑熱血是每個中國知識分子都會有的基因。”他説。
早在學生時期,林毅夫就有強烈的家國情懷。1970年,18歲的他作為臺灣大學大一學生代表會主席,參與了保釣運動。
“釣魚島是我家鄉宜蘭所轄,主權屬於中國,但二戰後美國把釣魚島管轄權私相授受日本,完全不顧國際法和國際道義。”參加保釣運動,引發林毅夫的深思:“如果中華民族不復興,中國在國際上不可能得到尊重。”
這件事成為林毅夫人生的重要轉捩點。“因此,我才會從臺灣回到大陸來。”他説。
來大陸後,林毅夫進入北京大學學習,長期潛心鑽研學術,成為著名經濟學家,親歷和見證了國家的快速發展和國際影響力的迅速提升。
2008至2012年,林毅夫出任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這一職位歷來由美國、歐洲大師級經濟學家擔任。得益於祖國大陸的發展,我得以成為首位擔任此要職的來自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學家。”林毅夫説,“中國改革開放取得的成就得到世界肯定,讓我有了這樣的機會。我們中國知識分子應該是一樣的,都在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
如何看待兩岸經貿合作
林毅夫始終牽掛故鄉,非常關注臺灣經濟民生。大陸經濟發展給臺灣帶來怎樣的機遇?如何推進兩岸經濟合作、共同壯大中華民族經濟?他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2008年以來,大陸經濟增長每年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在30%左右。這個快速增長的龐大市場,對臺灣經濟和企業而言,是重大利好。”他説,大陸是臺灣最大的貿易夥伴,2022年即使受疫情影響,兩岸貿易額仍超過3000億美元,臺灣對大陸出口逾2300億美元,臺灣對大陸保持巨大順差。大陸市場為臺灣經濟增長和增加出口、創造就業等都有巨大貢獻。
林毅夫以多家臺企發展實例指出,臺灣企業來大陸投資,把握大陸經濟增長的勢頭和廣闊市場空間,實現了自身發展壯大,開拓出更大國際市場,也不斷實現産業升級,競爭力持續提升。
“大陸的穩定快速發展,對臺灣而言,對臺企臺胞而言,是千載難逢的機會。”他説,“關鍵是臺灣應清楚認識到,兩岸要在堅持‘九二共識’基礎上加強交流合作。”
林毅夫表示,兩岸經貿往來是互利雙贏的。兩岸的人民都希望有穩定的就業,收入不斷提高,給下一代創造更好的生活。
對民族未來和臺灣鄉親有何期待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幾代人共同追求的理想。”受訪時談到未來,林毅夫堅定地説,“我希望繼續為此作出貢獻,相信所有中國人都會一起努力奮鬥。”
在本屆海峽論壇大會上,林毅夫登臺演講,深入淺出闡述“在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中,抓住確定的大陸經濟發展機遇乘風破浪前行”。
“當今世界正逢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中華民族迎來了勢不可擋的偉大復興。”他説。
在海峽論壇這一兩岸民間交流的重要平臺上,面對前來參會的臺灣鄉親們,林毅夫發出肺腑之聲:“大陸的發展是全體中國人民包括臺灣同胞的最大機遇。”
他深情説道:“作為已到了‘從心所欲不逾矩’年齡的過來者,我想和來自家鄉的年輕一代分享內心的話——不論你們今後從事什麼職業,到大陸來,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機遇,不僅可以成就自己的一番事業,而且,你們將目睹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最終實現,並且能夠自豪地説,在民族復興偉業中,有我一份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