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暑期實訓臺生來廈“預演”創業夢

2016年07月29日 09:59:00來源:太陽網

  每到暑假,就有不少臺灣大學生選擇“登鷺”實習。不少臺灣青年表示,他們帶著對大陸的憧憬,想要進一步了解大陸環境,實習就是一個很好的方式。實習就是一場“預演”,可以創造機會與平臺。與此同時,臺灣大學生“登陸”實習,也為兩岸人才多元化交流以及産業發展帶來了更大衝勁。

  晨報記者 潘薇 宗琴

  暑假一到,來自臺灣雲林科技大學的林子絮,便來到廈門的一家臺企開始了工作實習。每天泡上一杯咖啡,坐在辦公桌前,進行新産品的包裝設計。她笑稱,自己是第一次來到大陸,帶著憧憬,希望能在這段的實習生活中,發揮自己所長,也能與大陸的前輩學習交流。隨著兩岸青年交流日益頻繁,像林子絮這樣的臺生來大陸實習不在少數。他們帶著尋找創業夢、與大陸青年多交流的願景而來。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廈門針對臺灣青年社會實踐提供了多方位的實習基地和優惠政策,帶動一股臺生來廈實習的熱潮。

  平臺

  在廈臺商打造

  臺青實習基地

  在廈門自貿片區海滄園區裏,不僅匯聚了一批帶著創業激情的臺灣青年,也打造了多個兩岸青年實訓基地。廈門市臺商協會常務副會長、臺灣創業館負責人之一高瑞華介紹,由廈門臺協打造的臺灣創業館主打“一代轉型,二代創業”,除了吸引臺商入駐創業以外,也給臺灣青年提供實習的機會,打造“臺灣青年實訓基地”。

  高瑞華説:“臺灣創業館掛牌廈門市臺灣青年就業創業實訓基地,若是有臺灣青年想來大陸就業、創業的話,我們這裡都有提供就業崗位,同時也有兩岸的創業導師來輔助創業。”

  值得一提的是,廈門市臺商協會有不少臺企也加入提供臺生實習崗位的隊伍裏。廈門臺商協會常務副會長、廈門佳好建材有限公司總經理吳家瑩表示,從去年開始,他們公司就有臺灣學生來實習了。他説:“讓臺灣年輕人走進大陸,實地去了解企業環境,比一味‘説’給他們聽,來得更有效。我們提供機會讓臺生來嘗試,大家反映都很強烈,今年共有5位臺生在公司實習,而在海滄、同安區等也有不少臺企都有臺生實習,臺生來大陸交流實習也已經十分常態化。”

  吳家瑩還指出,大陸現在很重視兩岸年輕人的交流,對前來實習的學生給予一定的資助,有些甚至解決來回交通費用或者住宿問題,在實習期還有一定的實習工資。無論是對企業還是學生來説,這樣的實踐交流都是很有意義的。

  效果

  兩岸人才交流1+1>2

  在吳家瑩看來,兩岸青年的交流對企業發展可以産生很大的影響力。之前,團隊裏對於咖啡的包裝設計比較死板,他發現臺灣實習生來了後,給團隊也帶來了一些文藝氣息。例如,公司團隊的人員會把自己的設計跟實習生交流,而學生也會把自己新的所學、所創帶入團隊中,無形中也帶動了團隊的活力。“年輕人的新思想,真的很賦予創造力,1加1一定是大於2,思想上的碰撞是無窮的。”

  同時,對於來實習的臺灣學生來説,他們通過進入企業職場親身感受,了解大陸的發展狀況,這對他們來説也是一種全新的經驗積累。“通過實習,臺灣學生能了解到大陸市場環境十分多元化,競爭也很激烈。” 吳家瑩説,這對學生來説,無論是對他當前學業還是今後要從事的專業,都會有一個很好的提升。

  從2006年開始,廈門電子中專多媒體臺灣班主任、臺灣慈明高級中學董事會主任秘書薛弘恩就開始帶領臺灣的高中生來廈門餐飲業實習、考取大陸廚師證,迄今為止,已經帶了300多名臺生來過大陸。

  薛弘恩表示,我們把學生帶到廈門,是希望他們不要做“井底之蛙”,也能學習大陸的刀功、擺盤、果雕、菜式等手藝,也許能為臺灣的閩菜帶去一些創意。“雖然從去年開始因為一些原因,我們暫時停辦了這一交流活動,但近期我們計劃在廈門打造兩岸青年創業園區。除了繼續開展原有的業務以外,希望把更多的臺灣青年帶來大陸,進行學習交流,這對於促進兩岸人才交流以及産業發展都有作用。” 薛弘恩説。

  交流

  來大陸實習開拓兩岸視角

  獵亞(廈門)企業管理諮詢有限公司、總監林舫渃駐廈門人才服務中心臺灣人才服務部表示,每年從臺灣畢業的學生有35萬至45萬人,這其中有意願來大陸發展的畢業生佔了一成左右。“特別是大陸近幾年十分鼓勵臺灣青年來大陸創業,不少臺青了解到訊息後都很有意願來嘗試下,大家對來大陸交流工作都有憧憬。”

  從事多年獵頭工作的林舫渃表示,“現在不少大陸企業都會提供實習機會給臺生,臺生實習後會對大陸工作及市場環境有一定的了解,但不一定一畢業後就直接來大陸工作,很多人會選擇累積工作經驗或是繼續深造後,再來大陸嘗試,這樣他們升值空間也很高。”她接觸了不少在大陸工作的臺灣青年還發現,只要大家在大陸工作穩定下來了,基本就會有很大的意願留在大陸,甚至把家安在這裡。

  林舫渃表示,來大陸實習過的學生回到臺灣後,一定也會彼此分享,畢竟不少臺生對大陸是充滿好奇的,而這樣的交流方式確實是有效的。“年輕人會更相信他們的同伴,一味地‘家長式’宣傳,影響力度小,夥伴之間的交流對他們更有説服力。” 林舫渃説。

[責任編輯:崔瀝心]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