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關村創業人的眾生相:越青春,越要著眼未來

2016年05月27日 09:11:00來源:www.gvti.com.cn

  “男性,年齡26歲,情緒淡定,魅力值93,帥過96%的用戶……”

  站在位於中關村的北京商湯科技公司大門前,記者的臉部特徵迅速被識別出來。可別小看這款頗有“喜感”的設備,蘊藏在其背後的由中關村科研人員自主研發的人臉識別系統已經達到全球頂級水準。

  在中關村,掌握人工智慧、大數據、顛覆性新材料等世界前沿科技的創業者比比皆是。為什麼總是中關村人?

  連日來,記者走訪了3位中關村人,嘗試通過記錄一些點點滴滴,揭示風格迥異的他們身上對創新的共同追求。

  辦就辦受人尊敬的企業

  5月的北京,天氣已熱起來,中關村大多數寫字樓的空調還未開啟。幾十台電扇環抱,在像網吧一樣密密麻麻分佈的座位上,北京地平線機器人技術研發有限公司的工程師們正在緊張工作。

  “公司成立不到1年,工位排這麼密都不夠用。”在一間不大的階梯會議室裏,面對著20多位席地而坐的記者,公司創始人余凱熟練地用幻燈片介紹起自己的企業。

  就像多年前在斯坦福大學講課時那樣,投影儀星星點點的光影不時打到臉上,余凱毫不在乎。余凱坦言,定義萬物智慧,是地平線機器人公司的願景。而自己的夢想,是把世界帶入新階段。

  發出這番豪言壯語,余凱有自信的理由——十數載深耕於人工智慧領域,相繼在微軟、西門子、NEC等世界知名公司大顯身手,作為百度深度學習研究院執行院長,直接領導百度在語音識別、計算器視覺等核心技術上達到世界一流水準。

  “創業可不是開party,很苦的!那我們為什麼還要選擇這樣一條路呢?”談及一年前從百度公司辭職自己創業,余凱解釋,自己的信心源自——“我們現在做的事兒,全世界包括美國也才剛剛起步”。

  “在個人計算器時代和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我們可能沒有跑過人家。但在萬物智慧的時代,我希望辦一家真正影響和改變世界的企業,受人尊敬。”説這話時,余凱眼中充滿至誠。

  余凱的快感,發端于引領世界創新的步伐。

  希望全世界首先想到的是中國

  很多看過美國大片《終結者》系列的人都記得,影片中由液態金屬構成的機器人T1000,可以隨意改變造型,既能從狹窄的彈孔中通過,又能迅速地凝結變型。科幻電影中的場景,在中科院理化所雙聘研究員、清華大學教授劉靜的實驗室裏,就有可能成為現實。

  劉靜自己説,幾十年來其實只為做好一件事,盯住一個被全世界遺忘和忽視的領域——液態金屬研究,全力衝刺。經過長久的“寂寞長跑”,劉靜帶領團隊逐漸發現,常溫下呈液態的鎵合金,只要被“喂”上一小片鋁箔,便可以在電解液中保持長時間的快速移動,其形態隨著槽道的寬窄而調整。

  20153月,劉靜團隊的這一學術成果在國際學術期刊上發表後,被國內外學界普遍認為是人類利用金屬的第二次革命。

  實際上,這種“柔性智慧機器”只是劉靜對液態金屬研究的幾個領域之一。早在本世紀初,劉靜就注意到液態金屬所具備的潛力。經過數年研究,劉靜團隊研發出世界首臺全自動液態金屬個人電子電路列印機。

  借助這臺設備,以鎵合金為“墨水”,只要在網上下載電路設計圖,個性化的電路系統便可“列印”出來。

  這樣的技術,劉靜取了個詩意的名字——“夢之墨”。

  2014年年末,借著國家鼓勵科技工作者創新創業的東風,也帶著“讓電子列印觸手可及”的夢想,劉靜在中關村創設了北京夢之墨科技有限公司。

  在“夢之墨”的努力下,世界首座液態金屬科技館已經在雲南拔地而起,而世界首條液態金屬電子手寫筆生産線和電子油墨生産線也在當地建成。不久的將來,“創新創業的門坎將大大降低,一個孩子也能像寫字畫畫那樣製造電路板”。

  談及公司的前景,一向謙遜的劉靜充滿自信:“科技大國要有標誌性的技術。我就希望,一提到液態金屬,全世界首先想到的,就是中國。”

  劉靜的欣慰,來自為國家實現了一次擔當。

  越青春,越要著眼未來

  幾乎每天晚上9點多,姚頌才能從位於北京清華同方科技廣場的辦公室回到五道口附近的公寓樓。他的工作還沒有結束,電腦桌上一沓文件還需要仔細閱讀。

  “我們公司實行九九六工作制。”面對記者的不解,有些靦腆的姚頌笑著補充,“很多創業公司都是這樣的工作時間,早上9點工作到晚上9點,每週工作6天。”

  當然,這位去年畢業于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本科的90後大男孩顯然要更忙。今年2月,放棄了赴美深造的他參與創辦了旨在開發深度學習處理器的深鑒科技公司。作為CEO,姚頌要負責公司的日常運營和項目進度管理,不少週末時間還花在了會見客戶上。

  “為什麼要創業?”

  “為了圓自己一個夢。”姚頌告訴記者,他讀高中時就對電子電路感興趣。保送清華後,他大一時便進入實驗室搞科研。“後來,我發現人工智慧在未來有著巨大的發展前景,學術興趣就集中到這一領域,最終創業辦公司。”

  姚頌告訴記者,在安創空間孵化器的幫助下,他的公司已經得到了較快發展,獲得了天使輪融資,公司産品很快就會投入市場。

  姚頌的微信簽名是“趁著年輕多折騰”。而在中關村,像他這樣年輕的CEO有很多。

  “90後群體已經成為中關村創業的重要生力軍。”中關村管委會主任郭洪表示,這些年輕人與中關村其他創業者一樣,把創業當作一種生活方式。他們不畏懼失敗,在一次又一次連續創業中,推動著中關村創新創業不斷前行。

  姚頌的底氣,得益於創新創業生態環境的孕育。(光明日報記者徐暢董城張景華)

 

[責任編輯:黃鳳來]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