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棗農不再哭泣:南開大學學生創業團隊“農夢成真”

2016-01-27 09:19:00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為了棗農不再哭泣:南開大學學生創業團隊“農夢成真”

臨縣紅棗 資料照片

為了棗農不再哭泣:南開大學學生創業團隊“農夢成真”

棗農在曬紅棗。資料照片

  “這次網上銷售的成功案例,可以讓至少10萬棗農獲益!”南開大學“農夢成真”學生創業團隊負責人彭俊這兩天一直處於亢奮狀態中。

  從1月11日至今,“農夢成真”這個致力於解決農村農産品滯銷難題的電商團隊,已在淘寶和微信平臺上賣出250萬斤山西臨縣滯銷紅棗,銷售額達到1500萬元,解了棗農們沒錢過年的燃眉之急!

  心疼!滯銷紅棗喂牛羊

  臨縣隸屬山西省呂梁市,地形多為溝壑縱橫的黃土高坡。源於黃河的洪積土壤培育出香甜可口的“灘棗”,臨縣紅棗種植面積和産量均居全國首位,農民收入的70%以上來自紅棗産業。2015年臨縣紅棗大豐收,總産量高達3.6億斤,但由於諸多原因,到今年1月仍滯銷至少2億斤,37萬棗農愁得直抹眼淚。

  一個電話,架起了臨縣棗農與“農夢成真”創業團隊之間的橋梁——“我們臨縣紅棗賣不出去,棗農眼巴巴看著紅棗爛在地裏,真是心疼啊!你們能來幫幫我們嗎?”一位棗農撥通了彭俊的電話。

  “去年11月我們曾通過網路幫助天津薊縣農民賣出幾十萬元滯銷蘋果。媒體報道後,山西、陜西、新疆等很多地方的果農都跟我們聯繫,希望我們幫助解決農産品滯銷的問題。”彭俊説。

  為幫助臨縣棗農把紅棗賣出去,2015年12月下旬,彭俊和夥伴們來到了臨縣,可眼前的情景令他們震驚。

  “今年種地還沒見到錢……”沈家溝村的沈大爺60多歲,全家6口人,女兒嫁人、兩個兒子外出打工,家中只剩下老兩口和留守的幼孫。除了種點小米、玉米做口糧,20畝棗樹是他們最大的盼頭。“今年棗樹産棗16000斤,可我們老兩口年紀大了,拼命採摘也只收回來8000斤,爛在地裏的足有一半。去年紅棗的收購價還是1.6元一斤,可今年最好的棗3毛都沒人要!棗賣不出去,家裏一點收入都沒有……”沈大爺説著潸然淚下。

  沈大爺的遭遇並非個案,嚴重的空心化困擾著這座200多人的小村莊:年輕人絕大多數都外出打工了,只剩下“一幫老人天天在這等著、盼著,卻一冬天都看不到收棗人的蹤影。”“棗賣不出去,連羊飼料錢都不值,沒錢買飼料,只能拿棗給羊充饑。”“沒人收的棗樹林裏,滿地都是棗。走在棗林裏每邁一步,都能聽到‘噗噗’的踩碎棗的聲音。”

  這一幕幕深深刺痛了彭俊,他決定全力幫助臨縣棗農把紅棗早點兒賣出去。

  下定決心後,彭俊首先與當地的青年創業者柳林順取得了聯繫。家住石白頭鄉柳家溝村的柳林順,原本在北京的一家網際網路公司任經理。得知家鄉紅棗滯銷後,他去年年底辭職回鄉,為家人與鄉親們義賣紅棗。

  1月11日,“農夢成真”團隊在社交網路推送文章《緊急救助大山老農:不讓山裏農民紅棗喂牛羊,“農夢成真”請你伸手來幫忙!》這則帶著“泥土味兒”的消息圖文並茂、震撼人心,很快在朋友圈引起廣泛關注,當天瀏覽量即超過10萬。各網路平臺的銷售額一天內突破千萬,網上留下的兩個客服電話被“打爆”——在不斷接聽的情況下,全天仍有上千個未接來電!

  南開大學校團委對“農夢成真”這一精準扶貧項目鼎力支援,立即將客服電話增加到10部,並組織20余名志願者,專門處理來自海內外數以萬計的訂單和諮詢電話。

  滿懷著信心,1月14日淩晨彭俊再次踏上了前往山西的Z194次列車。中午抵達臨縣縣城,彭俊顧不上休息,乘坐一輛農用車上山,徑直來到石白頭鄉沈家溝村。附近幾個村的村民已經得知紅棗熱銷的喜訊,早就動員起來。在幾個集散點,70余名村民正喜滋滋地分揀、裝箱。當天晚上,第一車16000斤臨縣紅棗發往天津。

  合力打通供銷鏈條

  “雖然初戰告捷,但供應、資金與物流鏈,仍是擺在面前的三大難題。”彭俊説。

  14日晚,“農夢成真”網店的銷售額已達1300萬元,需要提供近1000噸棗,可現有的人力、運力遠遠達不到需求:臨縣山路崎嶇,很多路段尚未實現硬化,載重汽車根本無法上山,只能用農用三輪車往山下運棗。更為緊迫的是,收棗、紙箱、人力均需支付現金,而網店的訂單在消費者未收貨前,均保存于支付平臺無法變現……

  彭俊與柳林順經過估算:要想順利供貨,至少需要啟動資金400萬元。對於創業起步階段的彭俊和柳林順而言,這無疑是一個天文數字!

  供銷鏈也尚不成熟:由於多日發不出貨,14日網上退單量已達1400單。與此同時,網上還出現了多個以“農夢成真”名稱銷售紅棗的“山寨號”,其中最多的已經銷售10000余單。

  面對難題,彭俊一邊在窯洞裏絞盡腦汁想對策,一邊不停地打電話借款。“貸款可以,你們用什麼作擔保?”面對千篇一律的詢問,彭俊無法作答。

  社會公益力量匯聚起強大的暖流

  1月15日,轉機終於出現!

  “水木年華”歌手繆傑得知“農夢成真”的困境後,答應籌款100萬元,首筆款30萬元于1月15日淩晨3時48分到賬。

  天津團市委和山西團省委發揮組織優勢,青年志願者走上一線。臨縣團委副書記李肖軍牽線搭橋,促使“農夢成真”與凱豐棗業有限公司達成協定:由凱豐棗業先行墊付啟動資金,並動員多個專業棗廠機械化分類、人工挑選、統一裝箱,分擔棗農壓力,待“農夢成真”的網上資金回籠後及時償還。順豐電商業務部工作人員也來了:他們與“農夢成真”簽署了物流配送協議,在臨縣專門設立辦事處,30噸載重卡車直接開往集散點裝箱運貨。

  目前,“農夢成真”團隊收棗網點已遍佈臨縣各個鄉鎮,每天可發出12萬斤紅棗,惠及至少10萬棗農。一條産地直供、網路銷售、收益惠農、精準扶貧的産業鏈初步形成。

  “農夢成真”團隊準備在每箱紅棗中都放一封感謝信,以臨縣全體棗農的名義感謝顧客對臨縣棗農的關注,感謝他們對大學生創業的支援,感謝他們力行公益的愛心。

  彭俊認為,感謝是必要的,但更需要思考“如何建立臨縣紅棗品牌?如何增強臨縣紅棗競爭力?如何讓資金缺乏的大學生創業者不輸在起跑線上?”

  山西當地媒體曾在報道中指出,新疆大棗的衝擊與農村精壯勞動力的流失,導致了目前臨縣棗農年齡偏大且種棗方式粗放、品種單一等問題,繼續種植可能會返貧。

  呂梁市副市長李俊平1月16日來到臨縣調研紅棗銷售情況,他認為“龍頭企業要與農戶建立緊密的經濟聯繫,建設完整的經紀人隊伍,抱團取暖”。

  同日臨縣舉辦首期農村電商培訓會,彭俊作為特邀嘉賓在發言中呼籲農村電商在賣出滯銷紅棗的同時,要進一步在網路上形成合力,打出臨縣品牌。

  對於“農夢成真”學生創業團隊來説,臨縣紅棗銷售只是他們“創業+公益”模式下的一個典型案例。在彭俊的筆電裏,還有很多像臨縣這樣的地方。“我想在每一個走過的地方,都能發掘出一兩個特色産品,把它們打造成一個個品牌,匯總到‘農夢成真’這個大品牌下。”

  彭俊説:“周恩來總理‘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的遠大志向激勵著我的成長,這句話對我影響至深,我們青年人也要勇敢地承擔起歷史的使命。”去山西之前,彭俊悄悄在校園裏的周恩來總理塑像前擺了四顆紅棗,並深深鞠了一躬。他在朋友圈寫下這樣一句話:“我會用青春守護鄉村!”

  (光明日報記者 陳建強 通訊員 聶際慈)

編輯:陳文韜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