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二叔大陸追夢20載:希望讓更多人吃上有機食物
中新網衢州10月10日電(記者 張斌)秋收時節,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區黃壇口鄉一畝耘心自然農場日頭正盛,金黃色的稻田格外耀眼。見到人稱“二叔”的許天佑(以下簡稱:二叔)時,他正張羅著學員們吃午飯。
在短視頻平臺,這位年近七旬的臺胞因分享20年來在大陸從事有機農業的經驗,吸引超40萬名粉絲關注。2021年至今,已有全中國各地的上百名學員慕名前來向其學習有機農法,二叔則選擇免費教學。
“我現在所做的,就是讓新農人進入有機農業的時候節省時間,不要再走彎路。”他吃著飯説:“這能降低有機農業的成本,讓更多人吃得起健康、平價的有機食物。”
二叔的夢想源於一場“中年危機”。
1955年,作為家裏第二個孩子,祖籍江蘇的二叔在臺灣高雄出生。世紀之交,在遊歷不少地方、做過多份工作後,“二哥”變成“二叔”,人生的不安定帶給他“危機感”。
彼時,臺灣有機農業的發展如火如荼。二叔在報紙上了解到相關訊息後越看越有興致。“覺得這個東西很好,可是我不會。如果不去碰它,我這一輩子大概就只是喜歡。”他心裏這麼想。
2002年,二叔隻身來到有機農業前景廣闊的大陸,尋得福建漳州的一方田地。經歷種糧食顆粒無收、種菜滿是蟲害的“無數次”試錯後,他通過學習實踐摸索出一套實用的有機農法。其核心理念在於:尊重自然、敬畏土地。
“土壤是有生命的,不能只想從田裏頭得到東西,卻不去回報。”二叔説。
他解釋道,許多種田的人為了增加産量,使用的化學肥料逐年增多,土壤卻“變得像石頭一樣硬”,生命力大大下降,農作物也大不如前。想要恢復地力,惟有用有機質改良土壤。
2015年,二叔應友人邀請來到衢州,一同創辦一畝耘心自然農場。七年間,他和工人種下水稻、蔬菜等農作物,不用化學肥料、化學農藥及除草劑,結合傳統農業理念和現代有機農法“療養”土壤。
午後,二叔帶著學員們走到田間,邊講解、邊製作有機堆肥——自行生産市場價昂貴的生物菌肥,是他降低有機農業成本的公開“秘訣”。
數據顯示,在生物菌肥作用下,農場土壤的酸鹼度從最初的4.5至5改善到6至6.5,更加適宜農作物生長。“你看,我的手可以直接插進土裏。”他演示著説。
不多時,學員們四散開來。有的堆肥,有的噴灑生物菌肥,有的搬運曬好的稻穀。機械化的生産方式在這裡被刻意避免。
“(學員)來的第一天,我就會把生物菌肥配方教給大家。接下來你可以幹活,也可以看,甚至可以走。”被問及教學內容,二叔揮著因為接觸菌肥而長滿黑色紋路的手指,語氣一頓一頓地説:“生産(生物菌肥)很簡單,運用很複雜。如果不去動手,只是想學配方,走了後再打電話給我,我是一概不接。”
現場實踐的學員中,有在陜西種艾草和葡萄的趙景,在海南從事水産養殖的舒曉君,在浙江東陽種桃子的樓海忠……用對土地更負責的方式種出健康的農産品,是大家共同的希望。
“我以前種水果也噴化肥農藥。如果6年前(從事農業時)認識二叔的話,我不會這樣做。”已是第三次前來學習的樓海忠説:“我要種出更健康環保的水果。”
夕陽已至,二叔開啟了一場介紹農場的直播——一年前,基於“推廣有機農法理念”的初衷,他拍起短視頻,還在今年“試水”直播。二叔期待,未來能和學員們一起推動有機農業的普及,修復自然生態。
“我一生沒能養育孩子。是它告訴我,有機農法就是(我的孩子)。所以我就在安心做這一件事,我的余生也只能做這件事。”二叔指著天空對記者説。(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