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瓊臺商臺農:“農林22條措施”如同“定心丸”
中新社海口3月18日電 (記者 張茜翼)“做農業需要高投入、回報期長,國家出臺的好政策如同‘定心丸’。”海南省臺資企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廖健雄18日受訪時説,臺商參與海南鄉村振興建設倍增動力。
廖健雄提到的好政策,是國務院臺辦、農業農村部等11個部門17日聯合出臺的《關於支援臺灣同胞臺資企業在大陸農業林業領域發展的若干措施》(下稱“農林22條措施”)。在瓊臺商對此紛紛點讚,稱“農林22條措施”為臺農謀劃新發展提供了實實在在的政策利好。
農業領域是瓊臺經濟牽手合作的“先行者”。30多年來,臺商臺農引進臺灣名優品種、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促進了海南現代農業發展。
“我2015年到海南,見證了海南農業的快速發展,又受益於同等待遇的逐步落實。”臺商曾能傑在海南萬寧龍滾、澄邁福山等地種植了1000畝鳳梨,並針對鳳梨的種植技術輸出、種植投資管理、行銷體系成立三家公司,幫助當地農民克服新品種帶來的技術難關,打通鳳梨銷路。
“農林22條措施”提到支援臺胞臺企參與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參與智慧農業、綠色投入品等方面的研發創新、成果轉化與技術服務。“這就鼓勵臺商臺企,要立足新發展階段,抓住機遇、升級發展。”曾能傑説,接下來他將做好鳳梨種植、初深加工、行銷等全鏈條工作,希望當地政府在土地整合、農業基建、倉儲、加工、資金等方面給予幫助,加速實現海南本土鳳梨品種的改良與升級,創造更多附加值。
廖健雄到海南投資農業25年,在三亞、陵水種植芒果、百香果,養殖淡水蝦。“22條措施貼近臺農實際需求,在土地流轉、保費補貼、新品種權等方面強調了‘同等’待遇,尤其是‘農林設施用地納入農業用地管理’等突破臺農發展束縛的舉措,對於我們非常有幫助。因為土地性質問題,農場裏不能建打包房、冷庫,水果豐收季産量大,只能通過臨時搭工棚進行打包,非常不便。新的政策無疑幫我們解決了大問題。”
“農林22條措施”的出臺同樣受到臺商蘇寶同的關注。“我們原先單純地從事農業生産,現在可以加強在農産品加工、共用農莊、觀光果園方面的再投資、發展,讓農場的産值和利用率更高。”蘇寶同説,這對臺農臺商來説是一場“及時雨”,可以安心地投入、全力發展農業,為促進兩岸農業合作交流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貢獻力量。
不少臺商受訪時稱,近年來,大陸相關具體惠臺措施相繼落地,“農林22條措施”貼近最基層的臺胞需求,營造更為寬鬆的經營環境,讓臺商感到很暖心、安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