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臺灣刺繡藝術家粘碧華:播一顆文化種子,總有一天會開花結果

2018年08月21日 14:42:00來源:中國新聞社

  “我接觸刺繡有40多年。退休後,既為設計創作,也有回饋社會的理想,我時常到一些偏遠地區做義工,義務教小學生學習刺繡,傳播這項傳統手工藝。”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臺灣刺繡藝術家粘碧華這樣介紹自己。

  正在浙江舉辦的“情係錢塘——兩岸文化聯誼行”活動,有近百位臺灣文化和藝術等領域知名人士參與,粘碧華是其中的一員。為期八天的行程走訪杭州、烏鎮、寧波、衢州等多地,粘碧華全程參與,並贈送同車團友自己製作的手工刺繡項鍊留作紀念。

  雖已年屆70歲,粘碧華仍精神矍鑠,舉止優雅。年輕時,她在臺灣從事刺繡藝術,後前往英國倫敦學習珠寶首飾設計。從皇家藝術學院畢業後,粘碧華成為珠寶首飾設計師,同時仍熱衷復興傳統刺繡,並注重將現代感融入其中。

  粘碧華堅持傳統要與現代並重,熱衷於擴大刺繡文化傳播。她認為,刺繡是中國的民間傳統手工藝,且跟隨著不同時期政治、社會的變化而演變,是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

  “我熱愛刺繡,也一直想把它傳播出去,”粘碧華説,“雖然現在傳統手工藝在傳承上都會遇到一些困難,但我個人還是有些使命感。”

  60歲退休後,粘碧華形容自己“已履行完工作的義務,要再做一些事來回饋社會”。她選擇成為一名義工,常常挑選偏遠地區,對小學生進行免費刺繡教學。近年來,她已自費到過多處臺灣少數民族聚居區和新疆的烏魯木齊、伊寧等地,所需針線等材料都由她自己準備。

  “偏遠地區能夠分配到的文化資源比較少,學習刺繡對那些地方的小朋友來説,也許就是一種文化紮根。”粘碧華説。

  在她看來,讓偏遠地區的小學生接觸刺繡,教給他們一些簡易的技能,也許並不一定能讓他們在將來的生活中有立竿見影的回報,但文化的熏陶或多或少地會對他們産生影響。

  她對記者説:“我想做的就是播一顆種子,這顆種子什麼時候長出來,我不知道;但沒有關係,總有一天它會長出來,開花結果。”

  關於兩岸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話題,粘碧華以其觀察到的現象指出,近年來臺灣與大陸在傳承傳統方面,似乎有些“此消彼長”。“但不管怎麼説,發揚傳統文化一定是好的。站在古人智慧的肩膀上再往前走,是聰明的選擇。”

  在衢州參訪時,當地的中國儒學館安排小學生擔任講解員,他們學習、背誦儒家經典,禮貌、自信地向臺灣嘉賓講述與儒學有關的故事。粘碧華認為這是很好的形式。“也許他們現在還不了解一些經典語句的含義,但我相信,他們在長大後就會慢慢理解,也會從中獲益。”(記者 張曉曦)

[責任編輯:馬一娜]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