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女臺商雲南尋夢 大山裏種出“綠人參”

2018年05月25日 09:00:00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昆明5月24日電(記者姚兵)多年前,羅霓雲從臺灣阿里山帶著夢想來到祖國西南邊陲的雲南大山中。如今,她在雲南創辦的企業將採自深山裏的山葵加工後遠銷海外,讓更多人品嘗到“綠人參”的滋味。

  出生於澎湖的羅霓雲今年56歲,在她看來,山葵就是綠色的人參。這种經濟價值極高的蔬菜兼藥用植物,主要用於製作海鮮調味品青芥辣,具有強烈的香、辛、辣獨特風味。

  羅霓雲大學學習食品加工專業,畢業後在阿里山一家企業研發銷售土特産,後來接觸到山葵産業。“阿里山出産的山葵主要供應高檔餐廳,市場需求量較大。”羅霓雲説,看到商機後,她就加入這個行業,起初做銷售代理,後來發揮專長,購來原料簡單加工後出售。

  然而,當時阿里山的山葵行業競爭激烈,加之政策影響了當地的山葵種植,羅霓雲原本夢想著開發更多産品,卻難以實現。一次偶然的機會,她聽説雲南也有人種山葵,於是決定“去看看”。

  1999年,她來到雲南昆明,一下飛機就被宜人的氣候和美麗的景色吸引。更重要的是,雲南省相關部門希望發展山葵産業,讓生活在大山裏的群眾脫貧致富,這讓初次到雲南尋夢的羅霓雲感覺“機會來了”。

  經過一番考察,羅霓雲于2001年在昆明市宜良縣投資建廠,設立了昆明川達食品有限公司。得益於她在臺灣十幾年的積累,公司擁有穩定的海內外客戶,在市場上站穩了腳跟。

  “為保證原料供給,我們根據出口蔬菜檢驗檢疫相關管理要求,採用‘公司+基地+農戶’的方式扶持農戶種植山葵,種植基地分佈在雲南洱源、保山、祿勸、會澤、宜良等地的偏遠山區。”羅霓雲説,這些高寒山區的空氣和土壤基本無污染,適宜種植山葵,經濟效益也比老百姓之前種其他農作物高。

  洱源縣煉鐵鄉高羅溪村村民余燦輝家種了10畝山葵,去年收入10余萬元。“我們都在海拔2600米左右的山地種植,以前種洋芋賣不了多少錢,現在一畝山葵的收入平均超過6000元,高的能賣一萬以上。”余燦輝説,公司有收購保護價,農戶們就比較放心。

  余燦輝説,其實1997年村裏就有人種山葵,但種出來賣不掉,直到跟羅霓雲的公司合作後,才有了穩定的銷路。余燦輝現在負責管理公司在洱源縣的山葵種植基地,這幾天,他正帶領種植戶采收山葵葉桿,為保證新鮮,這些葉桿要連夜運往宜良的加工廠。

  昆明川達食品有限公司經理曹艷介紹,目前公司有山葵種植基地2000多畝,種植戶約600戶,為偏遠高寒山區的農戶找到了一條致富之路。除了帶動農民發展,公司還解決了當地120多人的就業。

  十餘年來,羅霓雲把重心放在日本、泰國、美國等海外市場,主要銷售新鮮山葵的葉桿、根莖,以及山葵醬,年出口量2000多噸,佔總産量的90%以上。

  羅霓雲認為,公司的産品雖然在海外受歡迎,但出口訂單有限,市場體量太小。“於是4年前我們加大深加工投入,探索研發更多適合大陸客戶口味的産品。”羅霓雲説,公司把山葵和一些富有特色的農産品及民俗文化結合包裝行銷,推出了玉龍雪山葵醬、山葵瓣拌醬、山葵芝麻酥等産品,讓客戶在品嘗山葵食品時,也能體驗雲南的民族特色文化。

  “在這裡,我實現了理想,也感到滿足和幸福。未來,我期待把大陸市場份額提高到50%,甚至更高。”羅霓雲説。

[責任編輯:雍紫薇]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